分享

【人物风采】焦根思‖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老人(之一)

 纪实纵横 2022-01-29

作者简介

  焦根思 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下乡知青。1974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磴口县文化局,乌拉特前旗公安局,乌拉特前旗旗委办、政府办,旗民政局、统计局、苏独仑乡、旗委组织部、文体广电局工作,2017年退休。

人物风采

一位永远值得怀念的老人

(之一)

焦根思

2022年1月22日零时45分,我敬重的老领导、好长者钱国栋,没有惊扰任何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安详的踏入通往天堂的归途!

阴云缓缓低垂,雪花轻飏飘洒,大地一片白茫茫。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素装耸立,显得是那么的肃穆。寒雪时落时止,持续了几日,钱老熟睡一样,静静地躺在阴冷的地方。当钱老化作一绺青烟飘上云霄,竟然拨云见日,晴朗无余。此景此象,怎能不去解读?

在乌拉特后旗成立45周年之际,钱老曾经为后旗老干局写了《梦圆新世纪》献礼一文。本人参阅该文,又根据钱老平时的讲述以及对他为人处世的优良作风的了解,拙写此文,以此追忆这位值得永远怀念的老人。

           乌拉特后旗工业经济的带头人

钱国栋,出生于1934年腊月二十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7岁始读私塾,建国后上初中,初中毕业考入扎兰屯林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巴彦淖尔盟林校任教,之后,调到巴盟农牧部、盟委组织部工作,1970年乌拉特后旗成立,调任巴音宝力格公社副主任、主任,1976年,先后任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硫铁矿矿长、工业局局长、经委主任和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退休。

钱国栋在乌拉特后旗基层领导岗位工作战斗201973年开始搞工业,以工业为长一心扑在工业发展上,为之奋斗了一生,既是乌拉特后旗工业发展史的亲历者,又是见证者,更是创造者。

   70年代,在的积极倡导下,乌拉特后旗社队企业如火如荼。巴音宝力格、乌盖、前达门、宝音图、巴音温都尔、那仁宝力格公社、青山镇都兴办了矿山企业,社队企业独办和联办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

长期以来,农牧为主的传统习俗禁锢着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无资金、无技术、缺人才成了旗属工业的瓶颈,“条块分割”争管辖权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工业举步维艰。钱国栋坚持“无工不富,只有发展工业,方可繁荣和发展地区民族经济”的理念,采取因时制宜、因陋就简,机动灵活的办法,逐一突破。首先,力促旗委政府领导转变传统观念,为兴工办厂提供组织保证。乌拉特后旗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搞工业困难很多个年代,农牧型领导班子为主导。领导讲农牧业滔滔不绝,井井有条,谈工业少谋寡言。钱国栋原本也是外行。到了工业战线后,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进入角色,收集和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工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虚心向懂行的同志请教买相关工业知识方面的书籍自学,几乎天天学,节假日也学通过自学并参加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经济师和名符其实的工业管理人员。在边学习边工作的同时,多方面地请示汇报工作;他买工业管理方面的书,不忘给旗委政府领导带一份 凡有工方面的会议,都要积极邀请主要领导参加并安排讲话在上报和下达的公文中,体现领导对工业工作的关心上级工业部门的领导检查或考察项目,从不忘请旗领导出面接待,多方面争取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次,为了改变工业在领导和农牧民心目中的位置。他积极向旗委政府建议改变以往一个和尚一个馨,一个喇嘛一卷经的模式,建立换和尚不换馨,换喇嘛不换经,形成上下任领导行动一致,一本经下去的制度。旗委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时制定“以牧为主,工业先行,开发资源,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解决工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70年代中期,派人到先进地区和单位取经学习,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 1976年派员到内蒙古党校经济管理班学习,1986年派员到哈工大企业管理培训班学习,学习回来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后旗水泥厂建初期,旗领导中有的反对,有的观望,只有分管工业的旗长同意,但规模大小,仅考虑本旗市场,拟建规模2万吨。当时,国家产业规划要求,水泥厂最小规模应为5万吨。坚持水泥厂扩建规模5万吨的意见,并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最终旗政府同意的意见。水泥厂建成后领导们都欢心鼓舞。办企业,缺资金是主要矛盾。在他的努力下,自治区工商银行给水泥厂5万吨项目贷款500万元,自治区财政贴息三年。当时,能解决500万元项目贷款,是很难得的。由杭锦后旗始建别力盖水泥厂,先后经由解放闸管理局、盟建委管理。由于经营亏损难以维,处于两手捧刺猬,拿不起放不下的状况。当时,后旗水泥厂效益不错。为了扩大水泥生产规模,他提出了兼并别力盖水泥厂的想法,并依照“国家各部门所属企业交属地办”的精神,建议旗政府向行署写了报告,详尽合理地阐明这家水泥厂扩大水泥产业规模,隶属后旗,便于统一计划和管理,确保水泥统筹生产,以满足需求的意见。就这样,两家水泥厂合二为一,成为了旗域的骨干企业。

 1976年旗委指派钱国栋到东升庙兴办硫铁矿。因东升庙矿区硫铁储量颇丰,上划的可能性大。当时,上级有“收矿不收厂” 的文件精神。为了最大可能的争取旗里对企业的“块属权”。在确定企业名称时,他灵活地绕开“矿”字,将硫铁矿定为硫化厂,这样,硫化厂顺利地当地,成为乌拉特后旗属重点利税大户。

  80年代中期,钱国栋先后在旗工业局和经委工作,担任主要领导。期间开发建设了霍格铜矿项目。这是钱老在乌拉特后旗经济建设的工业大项目,付出了不少艰辛。开始,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提出“缩小规模,采选分离,就近水电,减少投资”的建设原则请示旗党政领导同意后,将霍格铜矿工程建设规模确定150吨/日。他以乌拉特后旗是“老、少、边、穷”地区,国家应予照顾为由,自上而下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1988年5月采选厂先后破土动工1990年2月竣工验收,铜矿投入正常运营正式投产一年即还清了债务。霍格乞铜矿建成,他如释重负。后来,铜矿上划,又转制卖给私人,令钱老遗憾痛惜。

钱国栋在工业局时,大力发展二轻工业,1986年至1988年,三年内新建了绒毛分疏厂、羊皮制革厂、日用化工厂、工艺厂,技术改造了制鞋厂、地毯厂、服装厂。实现了皮、毛、绒、油脂加工一条龙产业,形成了羊产业循环经济链,当地农牧民的皮、毛、绒、油实现了就地销售,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是他的特性,为此,一心扑在工业发展上,使后旗工业经济形成了水泥产业起步,矿产开发引路,二轻工业补充,霍格气铜矿、东升庙硫铁矿、别力盖大理石矿、炭窑口硫铁矿4大矿支撑的旗属工业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钱国栋一心为公,很少顾家,是个工作狂。乌拉特后旗经济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地方工业的兴起,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仅仅是个科级领导,其组织能力、决策水平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坚韧,以及所取得的成绩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公认,乌拉特后旗工业经济的带头人,享有很好的口碑。

作品链接


【纪实随笔】焦根思‖井冈情思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