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伴随着衰老,我们会逐渐出现腰酸腿软,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发白齿脱等问题,以上表现说明我们身体出现了肾虚,正常人,年纪大了出现一两种肾虚轻微的肾虚表现是一种生理性的衰老,但如果年纪尚轻,正处在青壮年,出现了明显的肾虚表现而且以上表现有很多,就要及时加以干预,及时补肾填精,以免延误时机,病入膏肓。 那为什么会出现肾虚的表现,出现肾虚的表现该怎样解决呢? 腰酸腿软是肾虚的一个主要表现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肾虚的原因,并区分一下阴虚和阳虚。 肾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劳累过度,肾中医上称为“作强之官”,《黄帝内经》第八篇《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肾脏,是人生发精力的器官,人的脑力和活力精力是从肾产生的。如果劳作过度,不加节制,就会导致肾精不足,出现精力下降,头晕目眩,腰酸腿软,时间久了,就会须发早白,早衰。 2、先天不足,先天不足的情况与许多因素有关,很多人从娘胎开始就在身体和脑力上落后别人,由于近亲结婚、未进行产前检查导致的遗传基因缺陷,早产儿先天发育不足就降生在这个世界,母亲怀胎时营养缺乏,小孩子脊柱裂,孩子月子里照顾不正确,落下疾病,久病及肾,都会导致一个人的肾精不足,出现遗尿、尿频,盗汗自汗等肾虚的情况。 3久病及肾,中医认为,身体抱恙后,若失治误治,久病迁延会伤及先天之本,出现肾虚,肾精不足,出现阴损及阳或者阳损及阳导致最后阴阳两虚。 如何区分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1、看寒热,身体寒,怕冷是阳虚;身体热,怕热是阴虚 阳虚,舌胖大,苔白滑 2、看舌苔,舌胖大,苔白滑是阳虚;舌瘦小,鲜红无苔是阴虚 阴虚舌瘦小,鲜红无苔 3、看出汗,睡觉出汗(盗汗),入睡困难,手脚心热是阴虚,阳虚睡觉不出汗,白天醒着出汗。 肾阴虚阳虚的表现都有就是肾阴阳两虚了。 今天分享一剂肾阴阳同补,补肾填精的方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名字是地黄饮子,我们分析下药物,看看为何能温肾阳,补肾阴,填精益髓。 我们把药物按寒热温凉,药物属性进行归类 一、补肾阴药——熟地黄、山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 二、补肾阳药——巴戟天、肉苁蓉、制附子、肉桂、 三、化痰开窍药——茯苓、石菖蒲、远志、 四、反佐药——生姜、大枣、薄荷 熟地黄 首先来看熟地黄和山茱萸能滋补肾阴,填补肾精,配合巴戟天、肉苁蓉来温养肾阳,这四个是这个方子里面最重要的药,配合起来可以阴阳并补,益肾填精。解决肾精不足出现的腰酸腿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问题,及阴虚火旺食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肾阳虚推动无力的便秘问题。 山茱萸 然后看肉桂、制附子两个温补肾阳,大辛大热之药,可以温助真元,肾阴虚容易虚火妄动,阳气上浮,火不归元,出现遗精、滑精,肉桂、制附子可摄纳浮阳,引火归元。还可以读懂肾中真阳,旺盛阳气,解决怕冷脚凉,四肢末梢冰冷,夜尿频多,女性宫寒痛经,甚至宫冷不孕的问题。 制附子 再加上了麦冬、五味子、石斛,三者滋阴敛液,育阴以配阳,与前药配合,起到增补肾阴,益肾填精之力。对于肺肾阴虚,在肾阴虚基础上兼有阴虚干咳,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入夜尤甚等问题效果尤好。 五味子 然后又加入了茯苓、石菖蒲、远志,茯苓健脾祛湿,配合石菖蒲、远志化痰祛湿,脾虚湿盛的人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滋补容易加重痰湿,因此加入茯苓、石菖蒲、远志健运脾胃,祛湿化痰,此外,茯苓、石菖蒲、远志都有交通心肾,配合起来可以祛湿开窍化痰,解决肾虚失眠问题,以及中风后肾虚窍闭,头晕目眩,神志不清的问题。 石菖蒲 远志 最后加上了薄荷帮助开窍醒神,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地黄饮子还能用于中风后肾阴阳两虚,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能,口不能言,手足不能用的问题。 最后来总结一下,“地黄饮子”中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滋肾阴,温肾阳,肉桂、附子温阳降虚火,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补液,配合沟通心肾的石菖蒲、远志、茯苓,还能解决虚不受补的问题,配合反佐药,全方可以很好的解决早衰,肾阴阳两虚,须发早白,头晕健忘,阳虚怕冷,阴虚盗汗的问题,中风后肾虚出现的半侧身体萎废不用也可以辩证选用。 最后奉上一个中药方歌,便于大家记忆: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