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字探源:“春朝秋觐”为何变成“春朝秋请”?

 渐华 2022-01-30

峄山碑字解151请

请:“春朝秋觐”为何变成“春朝秋请”?

一个简简单单的“请”字,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请”作为周礼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见证与体现!

最早见到的“请”字是金文字体

文章图片1

这是战国晚期中山国的文字。

其小篆字形是

文章图片2

《说文解字》解释“请”:“谒也。从言青声。”《说文解字注》补充解释:“谒也,周礼。春朝秋觐,汉改为春朝秋请。”

“请”是“谒”,那“谒”是什么呢?“谒”至少在秦末汉初就已出现了。《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时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到吕公家去贺喜,因为没有带钱而不得上堂入座,便假装“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释名》曰:“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

“诣”就是汉代的名片。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发现的东吴将军朱然墓中出土了三枚谒。这三枚谒是用木片做成的,谒面顶部中央写一个“谒”字,右边直行墨书:“□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扬朱然再拜”,谒面有一大片空白,这就是书写贺礼钱数的地方。

如果说依据“谒”字解释“请”的本义是名片,倒不如依据“谒”字“拜见”的意思更准确。《尔雅·释诂》解释“谒”:“告也,请也。”《增韵》解释“谒”:“访也,请见也。”正是因为“请”的本义是“拜见”,古有“春朝秋请”之“周礼说”。

对“请”字的解释,最简单的就是形声字解释法:“从言青声。”但这种解释也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言”可以理解,“拜见”是要说话的,但为何用“青”做声旁?我们还是看看“青”字的演变来探究一番吧。

“青”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早期其金文字形是

文章图片3

其字形由“生”和“井”构成。“井”表示矿井,“生”表示取草生于地的意思,比拟这种从矿井采掘出来的矿物如草一样是青色的。因为金文中的“井”与“丹”字形相近,周代中期“青”的金文字形是

文章图片4

下部写作了“丹”。上“生”下“丹”合而为“青”, 借“丹”来表示颜色,“青”的本义是“草木的颜色”。

“青”字小篆字形是

文章图片5

还是以上“生”下“丹”为形体。但隶变以后,在汉隶里的“青”字,上部的“生”发生讹变;发展到楷书时,“青”下部的“丹”讹变为“月”。

“青”字变来变去,变的是字形,不变的是字义。在古人五行说中,木为东方之行,木是青色的,所以“青”是东方之色,用“青”可以表示东方义,也对应于春。从“春朝秋觐”到“春朝秋请”这一周礼称呼的变化,让人感到有些迷惑。

“请”从“青”,“青”对应春天,应该是“春请”而不是“春朝”。如果变化,应该是“春请秋觐”更合乎五行逻辑。也许,“从言从青”的“请”字,故意要拉开与“青”的关系,所以要“跳出五行外”,也就有了“春朝秋请”之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