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大街的记忆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对年货大街没有什么太具体的印象,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时光。对年货大街记忆最深的当属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这一代人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生活的相对贫困,甚至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时光。童年时代的他们,一年中最大的盼头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一个家庭再贫困,也会吃饺子,孩子们也会得到一身新衣服,当然,也会去当地最热闹的年货大街,去消费积攒了将近一年的微薄积蓄。 当然,现在每当春节临近的时候,各地也会组织各式各样的年货大街,比如在大型的超市里,也会悬挂起年货大街的招牌。但30多年前的年货大街,是现在的年货大街无法相比的。那时的年货大街,足可以用“盛大”来形容。那时,我们当地的年货大街,很多年都设置在市区内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上。那个时候,一进腊月,“年货大街”四个斗大的字就会悬升在大街东西两侧街口的龙门架上,就像两尊充满着喜庆的门神。无数的小商小贩进驻在街边两侧,各式摊床一字排开,各种特色商品应有尽有。整个年货大街,加上向街外边的延伸足有两公里长。每年那个时节,所有的城里人家都要在年货大街上置足各色年货;在这个时节,因为卖了余粮,也是乡下农民腰包最鼓的时候。很多农民兄弟也拖儿带女,成群结队来到城里,来到年货大街,为一家人置办盼望了一整年的幸福和喜悦。 对于年货大街,今年53岁的李先生感触颇深。因为当年父亲领着他逛年货大街时,他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羽绒服和第一台收录机。那还是在他19岁那一年,他考入了城里的一所职业学校。李先生上的那个学校,城里的孩子较多,深冬时节,同学们都穿上了羽绒服,可李先生是从农村来的,他御寒的衣服只有一件旧式的棉袄,常被同学们笑话。放寒假回到家,他就委婉地向母亲提出,想要买一件羽绒服。当年李先生的家境并不好,家中六口人,只有父亲一人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哪里有闲钱买那么贵的衣服。但母亲怕儿子自卑,还是狠狠心满足了儿子的愿望。更让李先生心里乐开花的是,母亲还从娘家借了钱,让儿子再买一台收录机。那个时候,相当于中专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还由国家包分配。考进了这样的学校,基本上也就相当于有了一份稳定和体面的工作了。李先生现在想来,这也是母亲能放纵他的一个理由吧。 那年的腊月里,19岁的李先生和父亲一起到城里逛年货大街,除了购买了一批年货外,李先生终于得到了他想了很久的羽绒服和收录机。 那个时候的年货大街,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人群如蚁,摩肩接踵,走在年货大街上,稍不留神,本来相伴而行的人们就容易瞬间走散。年货大街上的人多得让人们向前移动脚步都成为很困难的事。 那时逛年货大街,是所有孩子们一年中最有盼头的一件事,它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甚至会超过春节本身。街两边摊位上的糖块、瓜子、花生、冻梨冒着寒风,紧紧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各式各样的鞭炮一年出来排队一次,它们是男孩子们的最爱。就算家里的钱再紧,一年到头,节俭的父母也会给儿子买上几挂鞭炮。对男孩子来说,没有鞭炮,那怎么算是过年呢? 那个时候,影碟机还没有出现,最时髦的音乐播放方式就是盒式磁带。街两边卖盒式磁带的商贩很多,盒式磁带是那个年代最畅销的娱乐制品。在年货大街上,商贩们则日复一日地播放着当年最流街的歌曲,像《十五的月亮》《望星空》《长城长》《血染的风采》等等。李先生买了收录机后,他也央求父亲迅速在年货大街上购买了两盒磁带。一盒是张蔷的《星期六》,一盒是董文华的《血染的风采》,这是两盒那几年最畅销的盒带,其中的很多歌曲,是不是能唤起你青春时代的许多回忆? 如今,3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早已经吃穿不愁,平时的每个日子都相当于过年。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没有了置办年货的习惯,年货大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在临近春节的时候,也会设置年货大街,但都是小打小闹,其规模根本不能和30多年以前相比,当年的盛况是无论如何也风光难再了。 当然,年货大街的式微,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当年盛况空前的年货大街,它记载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历史;如今它所带走的,也是一代人对那一段特殊岁月的美好回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原名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