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心主神明"是否阻碍于中医神经学发展? 当然否定“心主神明”绝对是错误的,不是可行之道。 心主神明特征特色特点: 心气、阳为后天,属非稳定态、变化态功能特征,也可以认为是以情志性为主的程度化特色。 中医神经系统组织结构: 脑舍之神、脊髓性、肾气因素阴阳体系。 心脑肝胆体系脉气与疏泄气机气化。 三焦经络及脾功能体系升降出入。 中医神经系=即阴阳体系+气机气化+升降出入。 一,心主神明的基本概念 心主神明总体是由心主贯气血脉功能而来由得,即由基础性的精、气、血、神本质属性演化的总结性。 神明解读。 古时精、气、神三者具有同一同义,其意义内容都相近、相同。 明:准确、正常。 如果能从这样观念观点再来认识“心主神明“更有医学与科学性,更能充分发挥中医对神经系统理论认识,更精准完整解读神经系统对生命生理性。 医学上大体是这样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调经论》亦曰:“心藏神。” 《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医学上也有很多著名医家对“心主神明”作过精辟的阐述。 徐灵胎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 张景岳亦说:“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君主-主命"、“藏神-神经出焉"这些总结是对“心主神明”内容“心”与“神”在整体观点上中医特色的理解宏观因素总认识。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形化抽象观点一直被后代医家所推崇,也不断得到深入引用、继承、发展,但是未能有所守正创新发展。 当然“心主神明”所指的“心”特色,非是现代医学所专指的器官性之心脏它所概括的心的功能及作用,因而也并非今天所讲的心脏解剖特色本身性所有功能性。当然否定“心主神明”绝对是错误的不是可行之道。 中医所指的“心”与“神”实际上包括了本体心神以及外属大脑神舍功能。 医家张介宾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所发。” 二,中医神经系统是心脑共主神明神经性。 中医神经基础理论是心主贯气复脉功能特色的精、气、血、神本质属性总结。表达为以心脑为中心的脏腑经脉系统生理和情志意识形态二大属性。 其中脑舍之神与脊髓性是中医神经系统一大组织结构。 生命是形神气统一, 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者奇恒之府、元神之舍。(元神之府,指脑。出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心主血脉气,脑府之神为精所养。 脑功能特色:肾藏精生髓通脑,脑神稳定性在肾,其应激应急在心肝之志。 脑神、阴为先天,属较稳定、成熟态之特征。 心气、阳为后天,属非稳定态、变化态功能特征,也可以认为是以情志性为主的程度化特色。 原创作品 罗占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