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

 木子a 2022-02-01

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丛非丛老师,曾说过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人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人的烦恼,不过是关系的困惑。要摆脱烦恼,拥有幸福,就要处理好关系。

他将人的关系分为三种:

1.和自己的关系;

2.和他人的关系;

3.与自然和情境的关系。

他特别指出:在这3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和自己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自己,就会如何看待他人与环境。

很巧的是,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一书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寻找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这本《亲密关系》被作家张德芬称为“少数读过两遍以上,并且还会再读”的书,是克里斯多福.孟在研究人类亲密关系20余载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相关案例,结合心理学在亲密关系上的研究成果,创作而成。

它帮助了许多在亲密关系中痛苦挣扎的人们,拨开迷雾,看清真实内心,学会爱与被爱,重拾幸福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从破裂的亲密关系入手,带领我们一步步冲破亲密关系的牢笼,找到真实自我,构建出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关系的。

1.我们终将面对亲密关系的幻灭

关于另一半,我们都曾有过浪漫的幻想。

像《大话西游》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我们以为,那人一定是独一无二,命中注定的。我们以一定是因为爱走到一起的,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作者却在书中冷静地告诉我们: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将走向幻灭。

因为,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爱,而是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

书中说:从孩提时代起,每个人都渴望,父母能满足自己所有需求。而事实却是,几乎没有父母能够做到。

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被压抑在内心深处,最终在亲密关系中重现。

古希腊四大悲剧之一《美狄亚》,讲述了科尔喀斯公主美狄亚,对忒萨利亚王子伊阿宋一见钟情,不惜叛父弑弟,也要助他盗取国宝金羊毛。

这是多么疯狂的爱!

美狄亚为何爱得不顾一切?真的只是因为中了爱神之箭?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故事中提到,当美狄亚的父亲派出军队追捕他们时,她下跪恳求当地的国王和王后保护她。

她说:我和伊阿宋逃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实在太怕我的父亲!

从这句话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点端倪:美狄亚非常惧怕她父亲。她法力无边,却只是个女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尊重,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她帮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条件便是:娶她为妻,永不背叛。后来,她协助他返回故乡,企图助他登上王位,还生了孩子。

与其说美狄亚是为了爱,不如说她想通过伊阿宋,获得她渴望的爱、权势和尊严。

这和人们走进亲密关系的潜在动机非常相似,只是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

潜意识中,人们总在寻找完美父母的替代品。对方不仅要像父母般爱自己,还要能弥补父母的不足。

可想而知,当双方都抱着这种期待进入亲密关系,不论开始多么绚丽,也难免收获失望。

多年后,伊阿宋为了权势,迎娶别国公主。美狄亚的爱,最终陷入幻灭。

故事令人唏嘘,人们不由发问:既如此,那进入亲密关系,不就等于走进悲剧吗?

也不尽然。

克里斯多福.孟告诉我们:亲密关系的幻灭,不是悲剧,而是契机。它让你有机会,看见真实的自己。

2.在幻灭中寻找自我,并与之联结

亲密关系的幻灭,无疑令人痛苦。

这时,人们往往会陷入类似的困境:在关系中轮番扮演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

克里斯多福.孟把这种困境称为“受害者监牢”。

还是以美狄亚的故事为例。

当伊阿宋决定娶别国公主时,美狄亚细数往事,企图改变对方心意、挽救婚姻,这是拯救者的姿态。

沟通无效后,她疯狂诅咒、辱骂,想要胁迫伊阿宋妥协。这是迫害者的姿态。

得知将被驱逐出境,她悲愤交加。想到自己叛父弑弟,却换来爱人的移情别恋,她内心充满仇恨不甘,成为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这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受害者监牢”。

在这个监牢里,美狄亚眼中只有对方,她轮番扮演各种角色,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改变伊阿宋,让他继续满足自己的需求。

事实上,每一个陷入“受害者监牢”的人,都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变对方。

要改变一个人,可想而知有多难。若执迷不悟,只会陷入更大的痛苦。

那该怎么办呢?

书里说: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出问题的框架。

对此,我的理解是:在亲密关系中,与其执着于改变对方,不如放下对对方的期待,转而诉诸于自己的内心。

静下心来问自己:当我想改变对方时,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我是否可以自我满足?我的人生,是否有能力自己负责?

只有跳出“如何改变对方”这个问题的框架,和自己内心对话,才能真正进入书中所说的内省阶段。

内省,是觉察内心需求,看见隐藏在关系背后的真实自我,建立与自我的联结。

故事的最后,美狄亚看清了内心的渴求:她只是想通过伊阿宋,弥补在父亲那的缺失。

她也看清了爱情幻灭的真相:女子要改变命运,不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她与父亲和解,助父亲重登王位,也赢得了真正的爱和尊重。

美狄亚的故事,印证了克里斯多福.孟的那句话:寻找亲密关系,其实是在寻找真实的自我。

当你更了解自己,更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在亲密关系中拥有更多自由。

3.相信自己,无需怀疑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说起来容易,难的是知行合一。

要有直面现实和内心的勇气,要克服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人即使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还是在做决定时左右为难。

因为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对此,克里斯多福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放下对自己的怀疑

我的理解是: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英国小说《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信和坚定的女性。

她只是个家庭教师,贫穷、矮小、不美,却爱上了高大、富有、威严的庄园主罗切斯特。

她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因为她有着高贵的灵魂,她和爱人是平等的。这是她的自信。

罗切斯特想要用绫罗绸缎改造她,她拒绝了,她说,她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这是她对自己的了解。

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个发疯的妻子,她宁愿风餐露宿,也要选择离开。这是她对自己的尊重。

堂兄圣约翰向她求婚,她没有答应,这是因为她知道她不爱圣约翰。

简.爱的每一次选择,都建立在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上。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她敢做决定,从不犹豫,也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她不会为了摆脱贫穷,就和有妻室的罗切斯特在一起。也不会因为孤独,就接受圣约翰的求婚。

当她成为富有的女继承人时,却选择回到丧妻、失明且贫困的罗切斯特身边。因为她知道,自己是爱他的。

她内心充盈自足,不需要从外界寻找慰藉。她的爱是纯粹、不带目的的。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她获得了同等质量的爱。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它建立在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之上。

关于亲密关系,美国心理学大师萨提亚曾有这样的描述:

“我想要爱你,而不控制你;欣赏你,而非评断你;

邀请你,而非强求你;离开你,无需多言歉疚;

批评你,而非责备你;帮助你,但不看轻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里得到相同的,我们的相爱就是真诚的,并能丰盈彼此。”

这,大概也是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

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