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连云港(上)《山海经》研究3)一,“嗟(华)丘”、“百果所生”——即今连云港市前云台山(花果山) 《海外东经》: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镼左+差)丘,(或作髮丘,即《淮南子 坠形训》之“华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柳应为桃)、甘柤、甘华。百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连云港前云台山即《西游记》里的花果山,与《山海经》所述一致 【按,嗟,当时应读为近似(加jia)之音,故而在《淮南子 坠形训》中被写为音近的“华”当时应读(发fa)音。其方位参考“在尧葬东”,尧葬在下文第九“海外南经”之尾的“狄山之阳”,而狄山即锦屏山。原书中“海外南经”在前,“海外东经”在后。锦屏山之东“百果所生”的“嗟丘”,就是今前云台山即花果山,主峰海拔625米。 所谓“两山夹丘”可作二解。 其一是丘在先秦的本义“垭口”。则此四字指今连云港前云台山中,在石门山与花果山之间,从北麓的大村到南麓的山东村,夹着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 其二当作汉代以后“丘陵”的含义来理解,就是锦屏山与中云台山两山之间夹着前云台山含花果山。 可见,这里的“丘”无论是指“丘陵”还是“丘壑”即垭口,都讲得通。 连云港几千年来多次上演沧海桑田的变迁 四千多年前,这里的气候更加温热湿润,处于当时的南北分界线,所以南北方的果树及草本植物山上大都有生长,即“百果所生”。加之周围大片区域为海滨滩涂、湿地,更显得这座山特立突出。后来成了吴承恩小说《西游记》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大闹天宫的石猴孙悟空的故乡。看来孙悟空虽为虚构,花果山却有根有据。 另外,《海外北经》有“平丘”,学者多以为即此“嗟丘”。因为此二丘大致方位接近,物产几乎相同。然而仔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二者也有很大区别。“嗟丘”明言“在东海”;而“平丘”处并未言及东海。嗟丘地形地貌为“两山夹丘”——仅有一个丘;平丘地形地貌则为“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有两个而且更大的丘。而平丘中的“上谷”、“二大丘”,足可见平丘高度、面积和范围都明显大于嗟丘。物产大致相同,只能说明处在同样的气候带、植被带中。所以,本报告认为“平丘”另有所指,当在今胶东半岛一带。遗玉,或指今连云港市东海县著名的水晶。】 二,大人国——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波谷山——后云台山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嗟丘北。 【按,“其”指上文之“嗟丘”即前云台山含花果山,其北即在今中云乡一带。现代考古发现的中云乡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有完整的两圈城墙,城内可以容纳3000人。笔者判断即这里所说的“大人国”。可见当时的国,相当于今天一个大一点的村子或者小集镇的规模。当时此处为海滨岛屿或者半岛,故其人多用舟船。 藤花落遗址或许是“國”字的原型之一。当时两圈城墙可能才写为 “國”,而商周甲骨金文中也常见写为“或”的情况,可能特指只有一圈城墙的居邑。后来“或”被借用为虚词,表示或然,所有的城邑都称为“國”而不再写为“或”。但是最初,可能真的分别如上所指。 近旁前云台山有同期的大村遗址、朝阳遗址,或为大人国的邦内之地,与城内的“國”相对,就是大人国的“别邑”甚或“野”。大村之“大”,如果该村名是一直保留从未改名的古称,也是与当时的“大人国”相关。笔者为什么做这样的考虑,是因为卜辞及《左传》等先秦文献中已经考证确认的地名,大多为今天的村名。连云港市文保所高所长在座谈会上说大村旁还有小村,大村未必与大人国相关。这话当然有一定道理。所以建议本地专家学者深入研读方志,尽量调查清楚“大村”一名的来源,当然,同时也要了解清楚“小村”一名的来源。这两村未必同时产生,未必同时取名。或许是,先有大村,后有小村。所以大村之大,究竟始于何时,所指为何,都是值得去追本溯源的。尤其考虑到藤花落遗址废弃很可能是因为后来海水入侵,其人是否有可能迁往近旁海拔更高的大村一带,因而保留了“大”这一名号? 根据连云港文化局先秦史专家刘凤桂老师提供的信息,下庙墩遗址是藤花落遗址的前身,而藤花落遗址的测年数据为约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而下庙墩遗址在《山海经》应当没有提及,没有哪一个所述对象与之可以对应。由此可以反推《海外四经》反映的时代上限即为下庙墩遗址废弃之后的藤花落遗址时期,亦即大汶口文化消失之后的龙山文化后期。】 连云港市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就是书中此处的大人国 《海内北经》:大人之市在海中。 《海内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大荒东经》: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按,大人国在今中云,“大人之市”及大人之堂,应为当时比其国海拔高度更高的附近山岛,应即今城址以北中云台山之西尾华盖山。 皮母地丘,即郝懿行注引《淮南子 坠形训》东南方有山曰波母之山,亦即波谷山。指连云港市云台山的一组山脉,当时为近岸岛屿,山谷峡湾波涛汹涌,故曰波谷。又以为其山为波涛产生的原因,故曰波母。后云台山南今宿城乡一带深谷峡湾最为发育,或特指此处。 都州、郁州指古时为海中之岛、洲,今连云港市云台诸山。】 《列子 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 郭璞《注山海经序》:(穆王)东升大人之堂。 【按,这里说的龙伯即《山海经》里的奢比、《管子》里的奢龙。】 连云港市的《苍梧晚报》2010-02-04“考古专家初解华盖山岩画”一文称:连云港地区在羲和之国前,还有一个古国叫做“女和之国”,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有女和月母之国,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这个“东极隅”指的也是连云港。女和就是女娲,是母系社会东方夷族的部落酋长。 【按,这段文字是《大荒南经》的内容,女和月母之国在东北海之外一带,大致方位在胶东半岛以北的渤海和黄海北部。东南海之外的羲和之国的准确方位难以判断,大致在今连云港、日照甚至青岛西南部一带海滨。】 参考资料:来自连云港市政府官网或百度百科,部分有删节。 云台山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位于连云港东北部山岭,在连云港市郊。由锦屏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鹰游山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组成。山体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东南侧平缓,西北侧陡削。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5米,为江苏省最高点。除锦屏山外,在第四纪最后一次海浸时全为沉陷海中的岛屿,古称郁洲山或苍梧山。由于沂、沭水挟带泥沙的填积和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后带来大量泥沙,黄淮三角洲范围日益扩大。1711年前云台山与大陆相连。1855年前后,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也相继与大陆连成一体。现鹰游山仍孤悬于东西连岛上。在鹰游山屏蔽下,鹰游门内风平浪静,有利建港,现已建成可停泊万吨轮的码头。连云港附近海岸为江苏省岩岸区。连云港为陇海铁路、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段起点。 花果山 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唐宋时称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是江苏最高峰。李白:“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与苏轼:“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 《西游记》对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确的界定,前文已引述过,换言之即“东方海中的一座名山”。从历代史籍、方志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记载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东北的大海上。 《山海经》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 《水经注》亦云:“朐县东北海中有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 《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郁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苏灌云县东北郁洲,旧在海中,今已连于大陆,名云台山。”《云台新志》:“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至于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赘述了。 连云港中云乡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是江苏省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也是中国发现的50余座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适宜作聚落形态考古的大遗址,对研究文明的起源有重大价值。 遗址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乡,面积15万平方米。 藤花落遗址中还发现夯土台基、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炭化稻米、木桩以及各类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这个时期,出现了腾花落古城,该古遗址处于南云台山与中云台山之间谷地的冲积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藤花落古城面积大约1万多平方米,人口3000左右。藤花落古城是一个连云港市史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夷少昊古国的中心城市。表明龙山文化期连云港南、中云台山之间曾一度为陆。 1996年春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由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文管会和市博物馆组成藤花落遗址考古队,进行了试掘,藤花落遗址大规模发掘的序幕由此拉开。确定其为一处保存较好的龙山至岳石时期(距今4500—4000年,中国国家文明形成前夜)的聚落遗址。1998年—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大面积钻探发掘,最终确定藤花落遗址为龙山时期古城遗址:双重城垣,城内居住、生产、宗教性祭祀遗迹完备而且文化面貌比较单纯。 三, “肝榆”——原来是后代地名“赣榆”的来历 《海外东经》: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郝懿行注:《管子 五行篇》云“黄帝得奢龙而辩(辨)于东方”。又云“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帅”。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按,尸,并非尸体。或为祭祀奢比之尸主、神示即牌位。根据这里提示的方位,奢比之尸的位置当在今后云台山北麓,并未在今赣榆区,也是属于沿革地理极其常见的现象。 赣榆是秦在东海郡下置的一个县名,应来自当时的“山海图”或即《山海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的肝榆(奢比)之尸。 奢比即奢龙,是黄帝的东方向导。说明赣榆、连云港与黄帝是有关联的。而据《古本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之语推测,黄帝比大禹早了约900年,则时代大概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说明文献中有关连云港市的最早记录在4900年前的黄帝时代,而且留下了赣榆(肝榆、奢比)这个地名,是真实可信的。 《列子 汤问》言龙伯之国与蓬莱、方壶和瀛洲三神山之事,可知大人国亦在龙伯管辖范围内。当然,此时即公元前2900年左右大人国应在今赣榆下庙墩遗址一带,公元前2500年之后才迁居今中云藤花落遗址处。龙伯应即此奢龙、奢比、肝榆、赣榆。而三神山或即今赣榆以东黄海深处的“前三岛”,包括平岛(平山岛)、达山岛(达念山)、车牛山岛。】 赣榆即奢龙,黄帝时代的东方酋长 资料——赣榆 赣榆区拥有大面积滨海湿地、海洋滩涂、和全省最长黄金海岸线,境内土地肥沃、河道纵横、通榆运河、生态渔业发达,自古以来就享“鱼米之乡”之称。素有“黄海明珠”之美名,赣榆城临海而建、逐海而生,是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区。 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 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 四,君子国——位置当在今连云港市北固山、官山一带 《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郝懿行注:木堇见《尔雅 释草》,堇一名蕣,与薰声相近。木堇朝荣暮落,杂家谓之朝生,一名蕣。《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外国图》云:君子之国,多木槿之花,人民食之。去瑯琊三万里。 【按,君子国在肝榆之尸北,方位在今连云港市连云区北固山、官山一带为宜。目前为止该地并未有相关考古发现,而周边已经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在方位上都不符合。 笔者认为,将文献内容与沿革地理及考古发现进行关联印证的二重乃至多重证据法甚至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其一原书所述方位合乎沿革地理位置,其二遗址考古测年数据要符合龙山文化后期这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其三原书所述的文化特征也要与考古发现相合,这三个方面最好同时满足。至少满足两个,另外一个条件即便不能充分满足至少也不矛盾,才可以最终放心确认。 因为时代太过久远,微观的地理位置可能因为地震、地壳运动等发生偏移。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大地震波及海州最为强烈。州志有载,大震不仅使海州“城倾十之二三”、“屋宇多圮”,而且使“海退卅里”。本地报社记者张晨晨提供的信息说对连云港一些地理单元的位置有较大影响,有的移动幅度竟然达到了十多公里。所以要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对应原书内容与当今甚至历史上的实际情况,需要多学科协同努力,才可能圆满解决问题。 文中君子国的特征为典型的中原人装束,应为凿齿对应的大汶口文化被羿对应的龙山文化消灭取代后来自中原的移民或封国,其文化特征与沿海居民明显不同。 孙庆伟教授研究认为牙璋即玄珪,可能是这里说的剑 剑,青铜剑在春秋时期大量出现,最早大概在西周时期,殷商没有实物证据。龙山文化时期不可能有青铜剑,战国人看图说话以为是“剑”,可能指公元前2100年突然普遍出现的牙璋。详见孙庆伟《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一书及相关报道、介绍。】 参考资料—— 学者:4100年前牙璋突然间大范围内同时出现,标志着夏朝的建立 2018-08-02 22:08 搜狐网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孙教授是坚信不移的,这点和许宏教授是一致的。许宏老师心里也认为是有夏的,只不过许宏认为,需要出土的文字资料作为证据。在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和灭亡的问题上,孙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玉器和玉文化的兴盛,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而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来看,4100年前左右,牙璋在九州范围内大面积出现,很可能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在孙庆伟看了,牙璋就是夏王朝的核心礼器玄圭,它与夏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在其著作《最早的中国》一书中也曾谈论过牙璋,牙璋最初兴盛于海岱地区,后来向西传播,在二里头时代之前,牙璋广泛建于九州各地的遗址中,但当二里头文化兴盛起来之后(也就是疑是夏朝的建立之后),牙璋就变成了贵族或者说是王族的专用礼器了,这时候仅仅在“王都”二里头范围内发现有牙璋,其他地区已经很少见了。象征社会等级的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集中于二里头遗址,反映了二里头都邑核心化程度急剧增强的趋势。 连云港市一带在新石器时代海陆变化较为强烈,海水时进时退。城邦国家即在这些历史的间隙当中存在,其遗迹或者像藤花落遗址那样幸存,也有可能像纪鄣古城那样堕海,或者城墙居邑被海潮冲毁而荡然无存于今无征。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发现其遗址就认为其国一定不存在,书中所言为虚。前文所述幸存的藤花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说明,其位置完全符合原书对大人国的描述。并与另外其它地理单元一起形成了确凿可信的证据链。 藤花落城址何以独存?藤花落遗址乃至城址在后来的海侵淹没之下仍保存了一米左右的残高,而城墙轮廓基本完好,这与其位置与地形地貌有关。该遗址在中云台山北段南麓狭窄的平原上,西南方向是高大的前云台山,背靠中云台山,而中云台山又在前后云台山的左右庇护之下。就像一个夹在父母中间的小孩,受到海潮冲击很小。加之中云台山一带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藤花落古城在地势更高的西北边,南边有较长的浅滩,故而海侵的发生是慢慢浸泡,不是猛烈冲击。所以其城墙得以保存4000多年。其它地区的遗址缺少这些天然屏障的庇护,在海潮的猛烈冲击之下,城墙甚至基址都被冲刷干净,后代海退陆还,这些遗址已经完全消失,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大荒东经》: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按,此东口之山,亦即今官山、北固山甚至加上东西连岛,这些山当时耸立海中,位置最靠东,对峙如口,得名或基于此。】 资料—— 《江苏赣榆盐仓城(庙台子)遗址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连云港市博物馆 赣榆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盐仓城(庙台子)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龙河乡盐仓城村,为一处近方形城址,城内西北为一处高出地表台地;城址西北1.5千米处为石岭大温庄片汉墓群,为城址当时居民的墓地。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博物馆、赣榆区博物馆等对庙台子东侧及城址西北墓地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和汉代的文化遗存,包括房址、灰坑、灰沟和墓葬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对于深入了解盐仓城(庙台子)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促进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图分类号:K871.3) 五,“虹虹”——应即连云港秦山岛著名的“海市蜃楼 ” 《海外东经》: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按,原字作“工上虫下”之形,即“虹”,古人不知道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光学现象,误认为彩虹和海市蜃楼都与动物有关。此处的“虹虹”显然不是随处可见的一般彩虹,而是秦山岛著名的奇观“海市蜃楼”。这种自然奇观历四千多年而犹存,与其地理位置关系甚大。天造地设的自然奇观不是谁人能向壁虚构编造杜撰的,不是谁人能够瞒天过海无中生有的。只有站在当今科学的角度,去正确解读古书所载古人所言,才可能认识真相获得真知。而不是一概用虚构神话来加以简单否定一棍子打死。】 资料——秦山岛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岛。新城向东浅海8公里,是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之称的秦山岛。秦山岛面积0.1928平方公里,长1000米、宽200米,呈狭长状,分为东、中、西三峰。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宫、受珠台、秦东门、棋子湾、古炮台等20余处主要景点,……素来享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美誉。 秦山岛的海市蜃楼即《山海经》这里说的虹虹 秦山岛上有“三绝”。 第一绝是秦山神路,全长2.6公里,全部由石英卵石积淀而成,是中国最长的海中大道,也是独步华夏、绝无仅有的海中奇观。踏在神路上面,犹如在水中行走、海中漫步,妙不可言。第二绝是将军石,在秦山岛东峰悬崖下,耸立约20米高的两座海蚀岩柱,威如将军,所以渔民也称其为“大将军”和“二将军”(今“二将军”已坍塌,唯存“大将军”)。这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海岛风光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像这样的海蚀型将军石也是为数不多、较为罕见。 第三绝是海市蜃楼。只要天气条件适合,往往能在秦山岛上看到海市蜃楼奇观。 六,朝阳之谷、神天吴——即今大吴山、小吴山一带 《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虹虹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按,朝阳之谷即今连云港赣榆海拔365米的大吴山及附近小山所夹之谷,当时在海中。位置在秦山岛以北,与上文相合。两水即今龙王河与洙溪河之前身。天吴神祠,当于大吴山巅寻之,不知还能否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天”与“大”,古文字形近,多通。比如成汤卜辞庙号为“大乙”,在传世文献中即被称为“天乙”。所以古之“天吴”与后世之“大吴”,其实完全一样。】 据当地人说这里现在是火葬场,就不进行历史考古研究了? 资料——赣榆大吴山森林公园 大吴山森林公园位于黑林镇西北,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364.5米,由大吴山、小吴山等众多山头构成,佛教、道教在此修建庙宇待奉,故有玄阳寺“泰山行宫”99间仙居遗址。大吴山峰高景秀,素有十八奇观。山上有古庙、庙旁古井、“神泉”等遗迹。山中苍松古刹,幽洞怪石,红茶似火,白花似雪,其中“吴峰望日”为赣榆八景之最,倪长犀的《吴峰观日》一诗是对吴峰望日的极好描绘。此外,大吴山山前建有紫金山天文台太阳观测站,此类观测站中国仅有两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