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热莎翁粉丝在纽约放飞60只小鸟,百年后竟变成全美国的灾难!

 transpacificm 2022-02-03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说起来,能登上维基百科词条的人,多多少少都对人类历史产生影响的,有的可能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的可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可还有一些原本普通的小人物,一个犹如蝴蝶扇动翅膀般不经意的举动,对大自然和人类文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Eugene Schieffelin便是这样一个人,最近,Reddit论坛上的网民挖了他的故事:
他原本是一位普通的“鸟类爱好者”,就因为自己的爱好,不经意间对北美大陆的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
影响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延续…

Image



这一切,还得从19世纪说起。

1827年,Eugene Schieffelin出生在美国纽约,他所在的家族来自德国,是曼哈顿地区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祖父曾参加过独立战争,说起来算是美国第一代移民。

Schieffelin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就喜欢闲暇时搜集珍贵鸟类,
他本人是“美国环境适应组织”的一员,这个组织是民间性质的,致力于从国外引进“有用和有益”的动植物。

Image

那年头尚没有科学的生态观念,引入外来物种也没什么阻力。

Schieffelin不但喜欢鸟类,还是个莎士比亚文学的狂热爱好者。
1870年,他突发奇想,决定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里所有提到过的鸟类全部引进到美国…

(莎士比亚作品里提到的有山鸦,鹪鹩,猫头鹰,夜莺,云雀等。)
Image

这位伟大剧作家经常把喜爱的鸟用在作品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夜莺代表深沉浪漫的爱情。
在《李尔王》里,猫头鹰的尖叫代表人物内心的紧张。

Image

可以说,这些鸟的出现,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增添了更多浪漫色彩。
Schieffelin渴望将这样的“浪漫”移植到北美大陆,他渴望在夜晚看到猫头鹰,在花园听到夜莺的歌唱,在清晨听到云雀鸣叫…

于是乎,在他的一手策划下,这些原本只存在于欧亚大陆的“莎士比亚同款小鸟”,被Schieffelin一批又一批运到了美国,在纽约中央公园放生。

Image

从1870年开始之后的二十年里,Schieffelin锲而不舍地将各种“莎士比亚鸟”搬运到美国,直到1890年年中才完成最后一批鸟的引入。

这个漫长的工程完成以后,Schieffelin本人无比欣慰,毕竟在他的构想中,一个莎剧般浪漫的纽约城,一个充斥着各种诗意小鸟的美国就要诞生了…

然而,这些在美国落地的“莎士比亚鸟”里,其中有60只外表可爱,叫声悦耳的小鸟——紫翅椋鸟,
尽管它只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里被提到了一次:
“我要养一只椋鸟,仅仅教会它说'摩提默’三个字,然后把这鸟儿送给他(国王),让它一天到晚激发他的怒火。”

这种看起来存在感并不高的小鸟,最终却意外成了这片大陆最可怕的入侵物种之一…

Image

紫翅椋鸟又称欧洲八哥,属于椋鸟科,它们是中小型雀类,会辨别人的不同声音。
被Schieffelin带到纽约中央公园放生以后,紫翅椋鸟很快就以这里为起点,开启了疯狂的繁衍和“殖民”之路。
几十年过去,它们的数量很快突破上亿。

椋鸟是杂食鸟类,喜欢在树上打洞筑巢,繁殖力强大,喜欢成群结队活动,
最重要的,比起本地鸟来,这些来自欧洲的“鸟类移民”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很快以疯狂的速度挤压了当地鸟类的生存空间,甚至开始直接威胁人类的安全和经济体系。

Image

椋鸟对人类安全最大的威胁便是在机场,椋鸟群经常成群结队地快速飞行,飞行时的密度远高于其他鸟类,
有数据显示,椋鸟群的密度比海鸥高出27%。

Image

这样密集又快速飞行的鸟群,成了北美机场的头号杀手,椋鸟也被美国机场人员冠以“长羽毛的子弹”的称号。

这些“莎士比亚鸟”的后代,在20世纪以后,制造了多起重大的鸟袭空难,最著名的要属1960年的波士顿鸟袭空难。

当年10月4日,东部航空一架洛克希德L-188涡桨飞机从洛根机场起飞后不久,就遭遇了一个两万只椋鸟的鸟群袭击,上百只椋鸟被卷进引擎里,飞机的四个引擎三个报废,一个起火,直接失速,从1000米的高空几乎垂直跌落到附近的港口坠毁,造成62人死亡,仅10人生还的惨烈事故…

Image

除了成为潜在的“机场杀手”,紫翅椋鸟还对北美的农业造成直接的破坏。
它们数量众多,从庄稼到水果无所不吃,每年毁掉的农作物就高达10亿美元。

除此以外,它们还热衷于偷吃奶牛的食物,造成奶牛场大量减产。
一位农业专家吐槽到:
“椋鸟偷吃谷物饲料时,还特别喜欢挑最好的,剩下的差饲料奶牛都吃不下去,最终造成产奶量大幅度减少。有时候奶农都不知道自家奶牛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产奶了,很多时候根源就在椋鸟身上。”

Image

在紫翅椋鸟站稳脚跟以后,北美本地鸟类,如红头啄木鸟,紫崖燕,红襟鸟的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

一百多年前的Schieffelin肯定想不到,他眼中美丽而富有诗意的“莎士比亚鸟”,如今成了令美国人最为头疼的入侵物种之一。

面对数量庞大,破坏力惊人的紫翅椋鸟,美国政府不是没想到办法,法律明确规定它们不在保护范畴,农业部也鼓励民众猎杀椋鸟,
然而,每年150万只的猎杀数量,对紫翅椋鸟种群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

如今,美国农业部的官员也拿不出像样的办法解决紫翅椋鸟的问题。
而这一切灾难的根源,只是百年前那位狂热的莎士比亚的粉丝Schieffelin的一个另类的“浪漫”举动。

如今的美国人对紫翅椋鸟的看法,正如一位农业官员所描述的那样:
“它们很酷很有魅力,莫扎特甚至为他的宠爱的椋鸟死亡伤心欲绝……可是,它们不该属于这里。”

Image



Ref:
https://en./wiki/Eugene_Schieffelin
https:///environment/shakespeare-fanatic-introduced-bards-birds-america-82279
https://www./r/todayilearned/comments/shpn5u/til_in_1890_as_part_of_a_program_to_bring_all_the/
Image

各位小伙伴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