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尔基山辽代大型贵族墓契丹彩棺下篇:孟和套格套分享

 Michael430 2022-02-03

Image

孟和套格套简介:现在内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展览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内蒙古大学硕士、并修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课程。曾访学蒙古国立博物馆、日本学艺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以及日本立正大学等地。

吐尔基山辽代大型贵族墓

契丹彩棺下篇

孟和套格套分享

吐尔基山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是尽人皆知的一座名山,如今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吐尔基山的美妙传说,“吐尔基山”是蒙语,译成汉语就是“牛犊子山”的意思。山高不过百米,占地不超过一平方公里。远远望去,由如趴在大草原上的一个小牛犊儿。蒙古族民歌《吐尔基山》在当地更是广为传唱。歌词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赞美它:

从西侧眺望,

险要美丽的吐尔基山!

虎豹猛兽,

适宜栖息的吐尔基山!

从东侧眺望,

神奇美丽的吐尔基山!

百花异草,

争艳怒放的吐尔基山!

........ ........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吐尔基山》民歌蒙文歌词

吐尔基山辽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一座未被盗掘的千年古墓

该墓为石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墓道为长斜坡墓道,长48米,两壁石墙残高约10 米。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银器、金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墓门口有封门石封住,在甬道中间有一道木门,两扇对开,每扇门各有上下三排鎏金铜门钉,每排6个;墓室近似正方形,为叠涩顶,墓室四壁的壁画绝大部分已经脱落,藻井上面绘有月亮及太阳图案。耳室位于墓室的前部,呈长方形,左右耳室均有木门。

墓室中最吸引人的是其后部放置的一个色泽鲜艳的彩绘木棺,上面有贴金的精美图案,而且保存异常完好。整个棺木非常沉,猜测柏木制成。放置彩绘木棺的木质棺床绚丽多彩。如此完整的彩绘木棺和棺床,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次发现。但由于完全被淤沙掩埋,比较潮湿,棺床上的大部分颜色已经不存在了。

吐尔基山辽代彩绘木棺分内、外双棺,最长2.3米,最宽1.3米,最高0.9米,棺椁相套。木棺下设棺床,棺床分8层,上部为镂空的栏杆,栏杆上饰有6只铜狮子,栏杆下悬挂有两排铜铃铛,中间部位有4只相对起舞的描金凤。彩棺以红黑为主色,上面镶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和凤为鎏金,棺的四周悬有铃铛。在棺首中间部位开有一小门,带有铜锁,门两侧各镶刻有一站立的鎏金门卫,手持骨朵。 

在棺盖上面还有三个葫芦状鎏金铜饰件。内棺的棺盖正面有三团贴金龙纹图案,在两侧各有一对贴金凤展翅飞翔,神态生动。内外棺之间夹有丝织品。彩绘木棺棺床为须弥座状彩绘棺床。

该墓的发现,是近年来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在研究辽代的社会风格、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考古发掘项目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3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2003至2004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等。

历史上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属辽代乌州,《辽史·地理志》称“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