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悟一言 | 人体营气、卫气的运行方式

 为什么73 2022-02-04

原创 朱燕中 上医健康 2022-02-03 18:00

在《灵枢》经有一篇叫《五味》篇,有这样一段话“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只有当吃完了饭,谷气,中焦的气也行了,下焦的气,津液也运行了,这个时候营卫才通,营卫的运行才开始形成。“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这是营卫生成。
 
黄帝马上又问“营卫之行乃合?”营卫是怎么运行的呢?

你说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又分出了糟粕,前面讲了营卫生成过程中水谷精微怎么经过胃、小肠、大肠,一部分化为糟粕,一部分变为营卫。

图片

那营卫是如何运行的呢?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胃之两焦之中焦和上焦,以灌五脏,所以谷气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运行方式从胃的两焦出来以后直接灌入五脏,心肝脾肺肾,营养、滋养五脏的精气,五脏的精虽然来自先天,但是需要后天不断的补充,就是吃的饭水谷精微来补充,如何补充,从胃里直接先入五脏,直接滋养五脏之精。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然后再出两行,这是营气、卫气的运行方式。
 
第一营养物质先入五脏,第二营卫之道,营卫的运行状态,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营运一周,营气和卫气都有这样一个特点,运行一周是
50圈,营气和宗气运行于脉中五十圈,应呼吸漏下,卫气也是运行50圈。由于是50圈,走二十八经脉,速度很快,以气的状态运行的,因为速度快,以血的方式太慢了。
 
图片

营气和卫气最后大会于手太阴肺,这样一个循环的状态。营运行五十圈有一个特点,这五十圈不分阴阳,就是在经脉中连续地转五十圈,不分白天晚上,连续在二十八经脉连续地转五十圈。这是营气的运行状态。
 
卫气和营气不同,卫气运行于脉外,卫气夜行于阴25度,日行于阳25度,卫气也是运行五十度,一天50圈,但是白天循着经脉运行25圈,夜晚进入五脏,在五脏的膜原,指五脏外膜的部位,运行25圈,一共50圈。

卫气的运行是天周的运行,象太阳一样,白天在天上,夜晚在地下,所以卫气是天周的运行,日行于阳,夜行于阴。

营气的运行不是天周,类似地面上的河流,是气的运行,不是水、血,是气的运行。
 
这两个要相伴而行,除了单独的“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以外,还有一种运行方式叫“营卫相将而行于脉之内外”,营卫不仅仅是你行你的,我行我的,而且还并行。

三焦中上焦营气、卫气一起走,虽然一起走,但是是两种气,一种是营气,一种是卫气,卫气和营气都行于脉外。

所以营一部分是行于
50圈在脉中不变,还有一部分是营和卫都行于脉外,从脉外入于脉中,从脉中出于脉外,叫营卫相将而行,这两个是并行的,都运行于脉外。
 
和营卫运行相关的篇章在《灵枢》经里一共有五篇,所以我们学习营卫生会不要只看这一篇,实际这五篇要结合一起看。
 
图片

首先第十五章《五十营》,有同学提出问题,说算这里面的数都配不上,“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应该日行0.9分,怎么日行二分呢?“日行二十五分”应该是二十分,还是四十分,怎么变成二十五分呢?
 
古代数字不是数学,有人批判中医,说按中医的算法:一呼气脉两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又两动,气行三寸;一呼一吸再加上一个闰,脉动五到六次,气行多少寸……这样算的话一分钟脉50动呼十几次,这个数字和今天的呼吸完全对不上,我们今天一分钟18-20次呼吸,脉跳70次左右,按《内经》的算法一分钟只跳20-30次,呼吸只呼10下左右。

由此批判《内经》,连呼吸脉搏都没算清楚,怎么可能中医是正确的呢,显然是错误的,《内经》就是糟粕。
 
在五十营这个地方又出现这个问题,算数算不准。其实中国数学发展的很早,很清楚,这就是加减乘除,函数都没有,有什么可难的呢?

古人加减乘除都不会,他就不是圣人了。我们看到这些术数的时候,大家感到很奇怪,第一数字都很象,比如五十营里说“凡行八百一十丈”,八百一十丈是什么概念,是八十一的概念,是九九的概念;

比如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这些数字是有意义的。
我们看古代的数字不要按数学来看,要按术数,术数是按河图洛书的数字关系来确定,不是简单数字的加减。
 
《内经》中介绍中医的来源两部分,一个部分是用解剖观察人体形的状态,第二部分就来自术数,既是观察人体的形,又通过术数把人体的性质归纳出来。

五,五行;四,四时,归纳出阴阳关系来。所以我们不要去纠结这些数字,加减乘除不太对,只要大数正确就可以了,
就是河图洛书的性质正确就可以了。
 
关于数的部分非常复杂,我们专门讲过河洛的数字,大家不要纠结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意义。
 
五十营讲“营气行于脉中”,是营气二十八经脉,是五十度。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欢迎添加班主任,订阅课程,获取河图洛书知识笔记。


图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学好中医,如果你学好《黄帝内经》,欢迎订阅朱燕中老师的12讲微课,超960分钟让我们一次把握中医核心纲领。

看看购买过朱燕中老师课程的同学怎么说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燕中老师的课程,都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觉”和“悟”举例,帮我们理解中医知识,中医高手常说,懂生活便能学会中医,所以朱燕中老师从生活入手,接地气,随时随地都在启发我们学习中医,也不应抛弃逻辑。

中医经典是内功,朱老师依据经典,开设的中医人都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逻辑严密,临床效果客观,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这是一套经得起推敲的中医理论系列课程。

学中医犹如学功夫,只有架子没有内功,很容易被打倒。经典就是提升内功的最好工具,学了中医经典以后,不管是针灸、推拿、开方用药、食疗、站桩,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好比内功深厚的高手,刀枪剑都很厉害,甚至飞一片树叶都可以伤人。



 全新讲解,不落俗套,脱离做文字游戏的模式 
澄清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