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山不远》(散文集)第五辑 月是故乡明

 徐树爱 2022-02-05

    走路的道理

想想走路,很是有趣,记得小时候,由庄稼簇拥的田间小路,羊肠一般粗细,哪有行人靠右的习惯,若迎面相逢,就侧身而过,或者干脆一方跨到田里避让。若只是一个人单向走路,那实在是太自由了,你可以像麻雀一样任意地从这边跳到那边。若是骑着自行车,前面同向贴左侧走着一个人,你千万不要大意,他可能会无缘由地突然跳到右侧,那撞车就难免了。

在县城里工作几十年,路越来越宽,线越分越细。有了多处的红绿灯,有了主道辅道,可是,走起路来依然觉得不太方便。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机动车道路上,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说不定前面就有自行车大摇大摆地行驶在机动车的路面上。若骑上电动车上街,心安理得地走在辅道上,请握紧你的手刹,因为说不定有机动三轮车或拖拉机占去了你的道路,让你奈何不得。司机更要小心傍晚时分,定有情侣散步在机动车道上,模拟着《摩登时代》的浪漫风采。

多少年来,自己走到十字路口,不论有人没人有车没车,总是坚持绿灯才行的原则,当然也要小心闯红灯的人,骑着电动车,总是自觉地走辅道,尽管当时交警查的不紧,甚至辅道上占据着一些卖小吃的三轮车。一次,我骑着电动车带着老婆去串门,机动车道上很少有车,走在辅道上,听了老婆一路的埋怨,但是为安全起见,我不后悔。

不论道路宽窄,有先有后有左有右是自然之理,本着便捷高效的原则,人们才选择了“分道扬镳”,这样做一是便捷,二是安全,安全是交通规则的核心目的。这是自然之理,也是文明之礼节。让道,关爱生命,关爱老弱病残,就是文明交通的集中体现。当客人来了,主人会以手示意客人先前一步,说,请!这是多么优雅的举动啊。

秩序是美中之最,如果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惨剧,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文明与美丽。

2012-9-27

路的默默守望

在童年的记忆中,村南最远处就是东南坡,那里可以看最高最兰最壮阔的天空,以欣赏大朵的云彩变幻不定。在那里还隐约见到东南角蓝色的山峦,而村北面最远处要算村后的荷花塘了,更远处是杨柳掩映的别的村庄,就从那些村庄后面传来汽车声声的鸣笛,对于穷荒小村的我们,那汽车的鸣笛着实神秘,我只能想象着它的样子。

又有一天,一位街坊嫂子,她还是新娘的时候,赶集回来,说:公路铺“油漆”了,她一边说,一边抬起脚来,让大家看她的白沿布条的布鞋底,上面粘住一些斑斑点点的黑褐色的东西。据说,这就是县里最早的220国道。

那时没有村村通连的公路,只是水沟壕边的小道,道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忽然窄了,窄到仅容下一只小脚丫,宽处也不过几十公分的样子。我还记得某个冬天里,我的叔伯哥哥骑着三大爷的大金鹿自行车去娶媳妇,回来听街坊嬉笑着说他一路摔了好几个大跟头,那场面很是滑稽,但对当事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了。哥哥骑车技术不熟,尤其是脚闸制动的大轮自行车,稍微倒蹬,就可能摔倒。又加上乡村间的路况,不歪车子实在是侥幸的事情。到我在城里上高中时,也是借了三大爷的大金鹿自行车,狠狠地体验了几把,这种路况着实考验人的技术和平衡能力了。

几度雁鸣花叶落,因为在城里工作的缘故,经常要骑车或坐车回家,从城里到三教家中五十华里,走在宽阔平坦的220国道上,时间长了总结出一些儿规律。步行五十华里需要三四个小时,若骑自行车就需要一个半小时,电动车需要一个小时,二冲程摩托车放到四十五迈需要半个30多分钟,若乘坐轿车,20分钟足够了。

50华里路程的回家历程,一路稻香荷香垂柳袅娜,速度的飘逸与潇洒里,忽然,我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默默的承载与守望者,那就是平坦的柏油路,若没有柏油路的不断维护与更新,若没有它默默的支撑,哪有那样的速度与潇洒啊,就是再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会遭遇哥哥那样的尴尬。

路是默默的绿叶,有路,才能开出车速之花。

2012-9-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