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村离婚的越来越多,三大原因造成的现状,最后一点很现实

 昭烈名臣 2022-02-05

回老家过年,是很多人的选择,毕竟这是新的一年,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有着重大的意义。

过年不仅是人员的聚集,更是各种信息的大融合,尤其是村里的CBD,每天都有各种消息爆出来,是吃瓜的绝好去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年回到家里,总能听到谁谁离婚的消息,最近这几年,已经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村里离婚的人是越来越多。

村里一直都被认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且通过媒人介绍的,也相互知根知底,按理说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为什么这几年离婚的却越来越多呢。

总结了一下,农村这些年之所以离婚的越来越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夫妻异地分离。

村里有很多夫妻都是其中一方在外打工,一方在家里留守,这种模式很容易引起矛盾,双方都有一肚子的委屈,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离婚。

或者是双方都去城里打工,离开了村里的环境之后,一方或者是双方的心理上都容易产生变化。

第二 经济原因

很多人离婚,看起来都是家庭琐事,本质上都是经济出了问题。

现在很多村里,大龄男青年越来越多,娶媳妇越来越难,甚至是娶媳妇会让家庭背上巨大的债务,为日后生活矛盾埋下巨大隐患。

村里是各种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因为新旧思想交锋尤其激烈,老一代的观念,新一代的观念完全不一样。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而传统的观念,却依然留在老一辈人的心里,这样很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不让女性上桌这些肯定都是少数,但是重男轻女的现象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中老年人身上,是相当普遍的。

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女性,外出也能挣钱,家里的地位跟之前不一样了,因此也更有底气离婚了。

第三 传统的约束条件失效

在农村以前有句谚语叫,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干咱咋干,意思很明确,种地这件事看别人怎么干,你怎么干就行了。

什么时候犁地播种,除草收获,只要跟着大家走,一准没错。

事实上模仿也是人类最基础的本能,是人类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习得的最快捷方式。

农村的婚姻容易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没人对象可以模仿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凭什么让着你,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结婚,第一次面对未知的人生,很多事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在过去很好办,你是第一次当妈,但你婆婆不是,你妈妈不是,你婶子不是,总之一句话,你身边所有的人都是你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大部分时候,也根本不需要刻意学习,一切在闲谈之中,自然也就学会了。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几乎全部都有现成的答案。

哪怕是遇到极端的问题,你大舅家三姑的老奶家的外孙女婿,某次也遇到过,他们是如何如何解决的。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再加上长辈的教导,很多矛盾都会过去,而日子不知不觉,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而现代的婚姻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你以为你获得了自由,实际上是陷入了,巨大的认知盲区和心里的无所依从。

所有人都觉得,老一辈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而且是完全不适合现代社会。

延续几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了,老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了。

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也是这么想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他们也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那一套已经不顶用了。

尤其是在面对新问题时,老年人的说教,年轻人根本不会听,连长辈自己心里也没底气。

为什么长辈的话,越来越难以压制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挣钱的能力普遍比老一代强,懂得的知识普遍比上一代多。

八零后的父母,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相当一部分都是文盲(农村地区是这样),奶奶辈的就更是如此了。

传统的方式是爷爷奶奶最有权威,这个权威不仅仅来自于辈分和亲情,更来自于知识上的自信,孙子们遇到他们都知道。

所以爷爷辈出马,能镇得住,现在完全不行了,就算是家里爷爷奶奶出马,孝顺的还能敷衍两句,不孝顺的直接说一句,你啥也不懂,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不是叛逆,说的是事实,老观念必然基于老的生活方式,现在真的是变了,老年人也早就没了自信,大谈我当年如何如何了。

当一切都没了约束,看似自由,实则很危险,尤其是婚姻关系,当一件事出现,由着自己的性子和感觉来处理,往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们摆脱了枷锁,最后却成了漂浮在空中的风筝,一不小心就会断了线,不知道会飘向哪里。

村里年味虽说是淡了许多,但比起城里依然是年味十足,这个年你有听到村里谁离婚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回乡偶记  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