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5):忠州(丰都县和忠县)

 人在旅途的Gao 2022-02-05

        今重庆市忠县,始自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置临江县。今重庆市丰都县,始自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置平都县(三国蜀时废入临江县)。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自临江县分置丰都县,并置临州,领临江、丰都二县。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巴国将领巴曼子及巴郡太守严颜并以忠烈著称,改临州为忠州。此后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尽管忠州的所属县时有增减,但忠州的名称一直未改,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

        唐宋时期,离开涪州(今涪陵)沿长江而下进入忠州境内,首先到达的是忠州下属的酆都县(上世纪五十年代改名丰都县)。丰都县自东汉永元二年(90年)建县始,城址就在长江北岸,直到修建三峡水库,丰都老县城将淹没,2001年才搬迁到了对岸的新县城。公元1059年冬,三苏走长江水路赴京都汴梁(今开封),路过丰都县,苏轼登上平都山顶,四顾眺望,写下《平都山二首》,其一为: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山位于丰都老县城东北隅,又据《丰都县志》载:“县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旧志谓平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丰都县建县于东汉永元二年(90年),当时名称为平都县,就是“取界内平都山为名”。三国蜀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县废入临江县。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自临江县分置丰都县,延续至今。苏轼的《平都山二首》,其二为: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催班:催赴仙班。仙班,本指天上仙人的行列,此可指道观中的诵经的道士们,也可借指朝班,即上朝官员的行列。因为三苏毕竟只是此地匆匆过客,他们还要赶着去京都接受朝廷的任职。自从有了苏轼的诗句“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就被后人改称为了“名山”。

        名山上的庙观始建于西晋,明、清时最盛,至今仍保存修复有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无常殿、鬼门关、黄泉路、望乡台、天子殿、二仙楼等30多座建筑。唐宋时期,名山上的道观称为“仙都观”,大概源自传说东汉时期的道士王方平和阴长生在此升天成仙。苏轼游览仙都观,写下一首《留题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

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真人:道教所说修行得道的人。王远(王方平)、阴长生:传说两人在平都山成仙升天。飞符:谓祭起符箓。御气:犹御风。黄庭:指道教的经典著作《黄庭经》。紫清:指天上神仙居所。绝粒:犹辟谷,道家以摒除火食、不进五谷求得延年益寿的养生术。泠然:轻妙貌。苏轼是个喜欢美食的吃货,觉得学习道士们饮露水吃素餐太辛苦了,可是自己又羡慕逍遥成仙和长生不老,真是矛盾啊!

        王远,字方平,东汉桓帝时做过官,精通天文、河图、道鑯学,后来辞官隐去,传说在平都山升天成仙。阴长生,是汉朝皇后的亲属,虽然生在富贵人家,却不贪恋荣华富贵,专门研究道家的方术,传说他在世间住了三百来年,后在平都山升天而去。苏辙跟着哥哥,也作了一首《留题仙都观》:

道士白发尊,面黑岚气染。自言王方平,学道古有验。

道成白昼飞,人世不留窆。后有阴长生,此地亦所占。

并骑双翔龙,霞绶紫云襜。扬扬玉堂上,与世作丰歉。

窆:墓穴。玉堂:指神仙的居处。丰歉:指农作物的丰收歉收。苏辙也羡慕这两位道人,修炼成仙,乘龙飞天,腾云驾雾,居住仙宫,主宰人间。

        苏轼、苏辙二兄弟此时都是二十出头,朝气蓬勃,对未来满怀憧憬。而他们的父亲苏洵则年过五十,已入不惑,见多识广,对于修道成仙之类的传说和想法并不十分认可,他也写下一首《题仙都观》:

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观世渺无言,无人独惆怅。

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

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髓鬯。

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

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白云英: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石髓: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养生,也可入药。鬯:古代祭祀用的酒,此指露水。苏洵说,那些神仙吃白石饮露水已经上千年了,身体内部器官都已经变成了玉石,而世人却企图通过吃药石来修炼和长生,这想法实在太虚妄了。

        仙都观在北宋时改名为景德观。比苏轼大几岁的北宋诗人韦骧,1095年曾出任夔州路提点刑狱,治所在渝州(今重庆),他过路丰都县时,写下一首《留题忠州丰都景德观》:

丰都县北岷江侧,古观峥嵘耀金碧。

层峦秀拔异群山,乔木侵云竞千尺。

二仙去久丹灶冷,空载遗文在碑刻。

俗士纷纷徒叹嗟,曾有何人继真迹?

韦骧说,王方平和阴长生曾经炼丹的炉灶遗迹还在,但却后继无人了,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有道人在此成仙升天啊。

        如今名山上的建筑建于明清,唐宋时的仙都观或景德观已不可见,幸好有南宋诗人范成大,在1177年自蜀东归过丰都时留下了记录,可以让我们略窥一二。他在笔记《吴船录》中记述:尚存有阴长生炼丹炉及两君祠堂,祠堂是中唐名相李吉甫任忠州刺史时所建。还存有分别建于晋、隋、唐的三殿,三个殿都狭小,也因此能久存。三殿中存留下来的壁画令人印象深刻,隋殿壁画“十仙像”最为神奇,形象瘦腴妍怪,各各不同,不像近世所绘神仙全都是纤弱柔美之状;晋殿壁画有“浣纱溪女”的形象,也很生动;唐殿壁画有“西王母朝元队仗图”,更是蔚为壮观。殿前有浴丹池,满山古柏大数围,相传为阴君手种,自中唐以来留题碑刻有百数。观中的道士告诉范成大,阴长生升天时有五彩祥云从地面升起,还说此地是主管阴间地狱的酆都北阴大帝所居之地。范成大根据所见所闻,写下一首《丰都观》:

神仙得者王方平,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軿,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明,宠光万柏森千龄。

峡山逼仄岷江萦,洞宫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启岩扃,明霞流电飞阳晶。

晖景下堕铄九冰,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竛竮,隋圬唐垩留丹青。

十仙怪奇溪女清,瑶池仙仗纷娉婷,琅璈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呀气扶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聊记梗概知吾曾。

上宾:谓作客于天帝之所,道教谓羽化登仙。寥阳:指天上仙境之地。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北阴神帝:酆都北阴大帝,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太阴:地下幽暗之所。阳晶:阳精,指太阳。晖景:指阳光。竛竮:耸立貌。圬、垩:用白垩粉刷涂饰墙壁,指壁画。琅璈:古玉制乐器。赴节:应和着节拍。摩挲:抚摸。

        平都山本是传说东汉方士阴长生和王方平修炼升天之地,怎么就慢慢变成了阴曹地府的“鬼城”?一种说法是,约在唐末宋初的时候,有人将“阴”和“王”两人的姓连在一起,成为“阴王”,再讹传为“阴间之王”,于是渐渐地人们就把北方阴王的治地从罗丰山移到了丰都县,丰都自此以后成为幽冥之王所居地。为了烘托“鬼城”的气氛,历朝历代的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在名山上日积月累地修建了阴阳界、奈河桥、十八层地狱等众多跟鬼神有关的景点。这两年,又在名山西边的五鱼山上修建了“玉皇圣地景区”,祭祀道教的众神之首—玉皇大帝,与“名山景区”祭祀地府阎王形成一阳一阴的两重人间盛景。1178年,南宋诗人陆游东归经过丰都,写下一首《平都山》: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闲行。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攲倾。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乞我诛茅地,灵苗得共烹。

蜡屐:以蜡涂木屐,典故出自晋代阮孚的故事,后用来指悠闲、自得其乐的生活。攲倾:倾斜。负笼客:南方地区的百姓喜好背竹篓。诛茅:芟除茅草,引申为结庐安居。灵苗:传说中的仙草。

        丰都老县城被水淹之前,处于三山一水包围中,南临长江,东北为平都山(名山),北部为五鱼山,西边为双桂山。今双桂山建成为森林公园,山上有鹿鸣寺,源自山中白鹿的传说。1059年,三苏经过丰都,也留下了关于鹿鸣的诗作。苏洵听接待他们的丰都县李县令说,提前就已经知道苏洵他们要来了,因为丰都山中有一头老鹿,猛兽猎人都无法伤害到它,每当有贵客将来访时,就会在夜间鸣叫,从没有出错过。苏洵对此感到稀奇,写下一首《仙都山鹿》: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掌客:古代官名,负责接待飨宴宾客之事。苏洵说,这头老鹿大概是神仙门下的仆人,专门负责接待宾客的。

        “白鹿夜鸣,贵客将至”的说法,其实很有可能来自《诗经》的《小雅·鹿鸣》,其中有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今丰都县双桂山森林公园中,除了鹿鸣寺外,还建有苏公祠等纪念三苏的景观。苏轼在此也写下一首《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三苏在离开丰都前往忠州的途中,看到江边山上有孤石独立,当地人称“望夫台”。望夫石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长江边上也有好几处,通常都是源自“丈夫远去从军或从商,妇人登高远望,企盼丈夫回家,久而久之化为立石”这样的爱情故事。本系列中介绍的几位著名诗人,如李白、刘禹锡、陆游等都写过《望夫石》的诗作。苏轼所作诗《望夫台》: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伶俜:独立孤单貌。苏轼说,望夫石下船来船往,有谁会特意驻足,来观察月夜中孤石的影子呢?

        明代的《蜀中名胜志》记载:“南山即翠屏也,在对岸二里。山中有禹庙、陆宣公(陆贽)墓、玉虚观、朝真洞、望夫台、仙履迹诸胜。”可是苏轼和苏辙在诗注中说,望夫台“在忠州南数十里”,今天忠县县城长江对岸虽有“望夫台”这个地名,但并不在长江边且也没有立石景观,因此苏轼和苏辙所说的“望夫台”已经难觅踪迹。苏辙所作诗《望夫台》:

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

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

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苏辙说,看到望夫石挺立不动的身影,对出远门的旅人来说,心里会有一丝安慰。

        公元765年夏,杜甫一家经过忠州时,忠州刺史杜某设家宴款待。杜某应该是长安人,论起辈分来,他比杜甫小一辈,所以杜甫称其为侄。杜甫写下一首《宴忠州使君侄宅》:

出守吾家侄,殊方此日欢。

自须游阮舍,不是怕湖滩。

乐助长歌逸,杯饶旅思宽。

昔曾如意舞,牵率强为看。

殊方:远方异域。阮舍:此比喻为侄子杜某的居所。典故出自《晋书·阮咸传》:“(阮咸)与叔父阮籍为竹林之游…… 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后因以“阮舍”喻指叔侄之居。如意舞:据传说,晋朝时候,王导之侄王戎喜欢手持铁如意起舞。后用为咏欢乐起舞之典。杜甫说,十多年前在长安杜曲跟乡亲们相聚时,曾看到侄儿起舞助兴,如今再看侄儿的如意之舞,我却需要别人的搀扶了。

        公元1178年夏,陆游经过忠州时,忠州知州王某设家宴款待,陆游在宴席上作有一首词《玉蝴蝶·王忠州家席上作》。宴罢,陆游回到江边自己的船上,又写下一首诗《忠州醉归舟中作》:

耿耿船窗灯火明,东楼饮罢恰三更。

不堪酒渴兼消渴,起听江声杂雨声。

垂首道途悲骥老,满怀风露觉蝉清。

兰亭禹庙山如画,安得飘然送此生。

酒渴:指酒后口渴。消渴:中医所说的消渴症。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兰亭、禹庙:都在作者的家乡绍兴。陆游回到船上已经半夜,因口渴睡不着,干脆起身来到船头,夜风徐徐中感叹自己身老,希望回到家乡后就此安度晚年。

        杜甫在忠州曾短暂停留,寓居在距江边不远的龙兴寺,他写下一首《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云根:指山脚下。杜甫说,忠州边远荒凉,城小鄙陋,生活贫苦,虽然刺史是我堂侄,也难以招待安置,有这个小院可住已经算不错了。

        陆游是杜甫的粉丝,虽然距离杜甫过忠州已经四百多年,他还是来龙兴寺寻访,在诗注中写下:“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诗作为《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承平:继承已往治平之世,后泛指太平。首句是说唐代安史之乱一起,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仓卒间就失去了以往的太平。戍火胡尘:边疆的战火和异族的入侵。二句指来自东边的安史叛军曾攻陷长安和洛阳,来自西边的吐蕃军队也攻陷过长安。扈跸老臣:随侍皇帝出行的老臣,这里指杜甫,因杜甫曾来到唐肃宗在凤翔的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三四两句指指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辗转万里,来到忠州。陆游所处的时代,南宋偏居南方,北方广大领土被金国所占。他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纪念杜甫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杜甫诗中的龙兴寺,在白居易的诗中变成了龙昌寺,名称略有差异,应该是同一座寺庙。清代道光年间的《忠州直隶州志》记载:“巴台寺,在城西二里,即唐之龙昌上寺。按龙昌寺分为三处,一在山顶,一在山腰,一在山下。”公元820年,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一天,他登上城西的龙昌上寺,眺望长江对岸的翠屏山,写下一首《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白居易在注释中写道:“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钱诗云:'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钱舍人:钱徽,著名诗人钱起的儿子,时为中书舍人。10年前,白居易和钱徽同为翰林学士在大明宫上班,二人成为了朋友,曾一起游青龙寺,远眺蓝田山的雪峰并赋诗。当时白居易的诗为《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有诗句:“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因钱起曾做过蓝田县尉,在蓝田有房产,所以钱徽说蓝田山是“旧山”。白居易自815年被贬江州离开长安,至此已经六年,他想起老朋友,感慨对方在朝,而自己却偏居远方。

        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二十八日到忠州,第二年夏自忠州召还,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也就一年出头的样子。他刚接到忠州刺史任命时,是有几分激动和期待的,但来到忠州后,看到忠州城的狭小荒凉,还是大失所望。白居易刚到忠州时,前任刺史来迎接他,他写下一首《初到忠州赠李六》: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

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

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李六:李景俭,字宽中,号致用,行六,时人谓之“李六”,为皇室宗亲。他交好元稹,白居易也是经过元稹结识他的。李景俭是前任忠州刺史,白居易到达后他才可离开。白居易说,州府的吏人看起来生硬无礼且胆小怕事,忠州的城市街区看起来跟一个村镇差不多,江边的驿站也就冷清地停靠着一条船,前往州府衙门要登上百层石磴。按照古礼,刺史出行可乘用五马朱轮的专车,但忠州尽是崎岖陡峭的山路,看来我是无法享受这份恩典荣光了。

        如今的忠县县城已经面目全非,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平坦整齐的街道,一桥飞架长江两岸。在忠县县城长江下游30来公里的西沱古镇,现在是旅游景点,那里也许能让游人稍微感受一点白居易时代忠州城的模样。白居易初到忠州,登上州府东楼,写下一首《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杨八:杨归厚,字贞一,华阴弘农人,行八。华阴位于函谷关以西,弘农杨氏为望族,万州处于巴东地区,所以白居易说“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白居易的夫人杨氏,与杨归厚同族,因此他们有亲戚关系,两人又都曾被贬谪,所以白居易说“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818年,杨归厚被任命万州刺史,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万州在忠州北部,两州相邻,所以白居易说“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白居易在忠州期间,作了有不少跟杨归厚的唱和诗。

        白居易虽然对忠州的偏远地狭颇感失望,觉得难有作为,但还是努力要做点事。他关心普通老百姓,带动忠州人民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在忠州的一年多时间中,写下几十首诗歌,忠州人民非常崇敬这位大诗人。明崇祯三年,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决定建祠祭祀,到了清代又进一步扩建,这便是保存至今的“白公祠”,其位置就在忠州城西,唐龙昌寺的地方。白居易曾作有一首《代州民问》:

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

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天忠县县城内,除了白公祠,还有香山公园、乐天公园等纪念白居易的景点。白居易在忠州时,州府的东楼和西楼是他经常流连的地方,写过不少相关诗作,如《东亭闲望》《东楼晓》《东楼招客夜饮》《东楼醉》《西楼夜》等。冬季忠州飘雪,白居易宴饮西楼,写下一首《西楼喜雪命宴》:

宿云黄惨澹,晓雪白飘飖。散面遮槐市,堆花压柳桥。

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银榼携桑落,金炉上丽谯。

光迎舞妓动,寒近醉人销。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裤谣。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甃:用砖砌。桑落:即桑落酒。丽谯:华丽的高楼。五裤谣:亦作“五绔歌”,典出《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廉范做蜀郡太守,废除禁止百姓夜间点灯做事的制度,老百姓用《五绔歌》来歌颂他的功绩,后遂用“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白居易在忠州期间,闲暇之余也尽可能地四处走走,以排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白居易游忠州城东,写下一首《登城东古台》:

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

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

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

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

靡靡:(青草)绵延不绝随风倒伏貌。

        白居易看上忠州城东的这块地方,称其为“东坡”,他在东坡栽花种树,忙个不亦乐乎,并写下了多首有关的诗作,例如《东坡种花二首》《种桃杏》《别种东坡花树两绝》等。白居易所作《步东坡》: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白居易最后说,因为来东坡的次数太多了,把长满青草的小径踏成了白路。今忠县县城贯穿东西的主干道,就称为白公路。

        苏轼曾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在一片荒野上,他像白居易一样辛勤躬耕,并自号“东坡居士”。从古至今,学者们认为苏轼的“东坡居士”便来自于白居易的东坡。如今,忠县还保留着一条名为“东坡路”的老街,老街中段有一座高3米多的老城门。市中心还有一条坡长而陡的石梯,当地人称之为“东坡梯道”。1178年,陆游经过忠州,还特意来寻访东坡,写下一首《雨中游东坡》:

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无多感慨多。

更恐他年有遗恨,晓来冲雨上东坡。

木莲花:白居易在忠州写下了好几首吟咏木莲花的诗作,还画了一幅《木莲花图》寄给在长安的朋友元宗简(《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竹枝歌:竹枝词本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白居易在忠州创作了《竹枝词四首》。苏轼和苏辙过忠州的时候也各自写下《竹枝歌》九首。

        唐宋时期,禹庙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巴蜀地区又是夏禹文化的发源地,禹庙有很多,忠州便有一座,但今已无迹可寻。765年,杜甫过忠州,参谒大禹古庙,写下一首《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橘柚: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巴渝地区盛产橘柚,所以杜甫这是将大禹的典故与眼前的实景结合。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乘用的四种交通工具,即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用具),泥行乘橇。疏凿:开凿。传说巴地原为大泽,大禹疏凿三峡,排水入海,始成陆地。杜甫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

        杜甫之后400多年,陆游循着杜甫的足迹也来参谒忠州禹庙,并写下一首《忠州禹庙》:

古郡巴蛮国,空山夏禹祠。

鸦归暗庭柏,巫拜荐江蓠。

草蔓青缘壁,苔痕紫满碑。

欲归频怅望,回棹夕阳时。

荐:献祭。江蓠:香草名,古代祭祀时燃香草,后来变成了焚香。杜甫那个时候,禹庙已经是“荒庭”“古屋”,到了陆游这个时候,依然是“草蔓”“苔痕”。

        忠州禹庙今已难觅踪迹,苏轼在1059年过忠州时看到的“屈原塔”更是遗址不存。苏轼所作《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南宾:南宾县为忠州下属县之一,相当于今石柱县。苏轼在题注中说:“在忠州,原不当有碑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他认为屈原投汨罗江而亡,是在洞庭湖那边(今湖南地区),纪念屈原的碑塔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所谓的“屈原塔”当是座废弃的佛塔而已,只是因为屈原大夫高尚的节操让人感动,所以当地人托名以示纪念。

        苏辙跟着哥哥,也写下一首《屈原塔》: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重华:虞舜的美称,据说因舜帝有两个瞳孔(重瞳)。讼孤直:指申辩是非曲直。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痛哭寻夫,投湘水自殉。屈原在他的赋中,多次提到舜帝和二妃,他认为舜帝是伟大的圣人,只有像舜帝这样的明君才能挽救楚国的命运,所以他五月五日投江而死正是效法二妃,去找舜帝申明自己的主张,五月五日则正是传说舜帝的诞辰日。

        苏轼在忠州还看到了“严颜碑”。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老将严颜的故事,严颜本是益州牧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攻江州(今重庆),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严颜是蜀郡临江(即后来的忠州临江县)人,所以后人在此地立碑,苏轼所作《严颜碑》: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砧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砧几:切肉的案板。执:捉住。病悸:惊悸,惊心。

        忠县皇华城,位于忠县长江下游13公里处,现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江中岛。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为抵抗蒙古军队入川在钓鱼山、江浦等地筑城,移忠州州治于黄华洲。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的侄子赵禥被封为忠王,建官邸于此,咸淳元年(1265年),因赵禥登基为宋度宗,升忠州为咸淳府,始名皇华城。皇华城的抗元战斗坚持到1277年底,最后毁于兵火。如今皇华城尚存有州府衙门及古城墙遗址。

苏辙跟着哥哥,也写下一首《严颜碑》:

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

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

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

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

斫头除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

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讹:指文字上有错误和脱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