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迁古夷齐碑记暨译文

 笑谈人生iavo6h 2022-02-06
图片

按:今《重迁古夷齐祠碑记》存叩马村,2017年选入中州古籍出版社吉炳德、焦建甫主编《扣马》一书中。原文无标点,今标点试译如下。错误之处,敬希父老斧正。
一、原文
重迁古夷齐祠碑记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河南按察司佥事临海王洙撰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河南府知府沈阳范鏓书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嵩阳董相篆
天道玄冥,神圣胥成;众庶凭生,在商季商辛稔恶,武王承绪,顺移汤祚。维时普天之下搏心辑志,莫或睚眦。赫赫夷齐,义不克君,道不克臣,秉公暴孝,对越君父,扣马抗钺,独以武王为敌,武王不屈师而屈理,盖武王得圣人之权,夷齐得圣人之经。非武王不足以济一时之变,非夷齐不足以定万事之常。众富我异,众宗我违,众粟我薇,天地变化,我得其正道其至矣,道至斯典,典明斯教,教行斯风后世。孔子贤其仁,孟子圣其清,司马氏高其洁,皮日休尊其道。是故首阳一节,明教所关,古今所颂,非细故也。但首阳诸家案处不同,马螎曰在河东蒲坂,曹大家曰在陇西首,孟子说文曰在辽西,索隐曰在歧阳西北,独戴延之曰在洛阳之东偃师之西,殆足凭也。洙按河南之三年,尝度洛抵偃,止扣马村得夷齐祠而谒之矣。遗像甚古,惜祠废圯陋隘弗称。祠彷适有东岳神庙,视祠为宏敞幽寂。洙曰:二子者志游农禹为之上,道合天地之经,教行彝典之懿,赫光之岳全兹,岳神有知,能无少让。遂佥诸河南范守璁卜日迁之,且刻记之,并为之铭曰:
六合无外,三极有矩。帝骤皇驰,飚回雾起。玄鸟失御,流乌秉乾。黄钺动地,白旗薰天。墨台圣人,北海大老。提揭乾坤,凌驾丰镐。天马空横,潜龙山蛰。鹿台刼灰,首阳绝粒。莪莪首阳,崭然宇宙。黍离几秦,蕨薇如旧。天下大骇,帝维不忒。伊谁之功?曰夷齐力。我来吊古,清风入怀。孟津日陨,洛邑尘霾。乃新厥祠,实维众思。河岳有尽,理道何期。呜乎!圣神不死,亿万载止。首阳匪他,庶几在止。
大明嘉靖八年己丑夏六月望日立  少室席学镌
二、白话释文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河南按察司佥事临海王洙撰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河南府知府沈阳范鏓书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嵩阳董相篆
天道玄妙难测,神圣之人因此而生,芸芸众生凭借他们和平生活。殷商纣王作恶多端,武王顺应人心乘机革命,代商而立。这时候,群情汹汹,天下人对武王有人赞扬有人诽谤。伟大的夷齐兄弟出于大义放弃王位,又因为道义誓不作武王的臣民,坚守公心道义和武王做对,在叩马正义凛然,蔑视王权。武王虽然没有罢兵,但自然会感到理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武王替天行道,代天伐纣,手中握有军权;而夷齐依圣人之教,代表了正统思想。如果没有武王,纣王就会一直暴虐下去,陷天下百娃于水火之中:如果没有夷齐,天下就会丧失世道人心,乱了纲常的百姓都会起来造反。
别人都谋取富贵,夷齐却不这样;别人都拥护武王,夷齐却极力反对武王;别人都在正常生活,夷齐却饿着肚子挖野菜充饥。世界变了,夷齐却非要坚守正道,真是为了道义坚守到极致了。
天下的大道载于经典,圣人一直用这些经典教化百姓,经典中的仁义礼信才能一代代传下去形成风气。孔子赞美夷齐的贤德和仁义、孟子赞美夷齐的清高、司马迁赞美夷齐的杰出、皮日休尊夷齐为崇高的得道者。所以,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下扣马而谏这件事关系着教化育人,从古迄今一代代遵循而行,绝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首阳山在哪里?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说法。汉代经学家马螎说首阳山在河东蒲坂;曹大家说首阳山在甘肃陇西;孟子说文中说首阳山在辽西;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首阳山在陕西歧阳西北;惟独戴延之在西征赋中说首阳山在洛阳之东偃师之西。我认为,戴延之的说法具有足夠凭据。
我在河南按察司工作三年了,曾经一路从洛阳到偃师,专程到扣马村夷齐祠拜谒。只见祠中夷齐二人的塑像很古朴,可惜祠院中荒凉破败,这么简陋狭隘的小庙怎么能跟夷齐般配。我见到夷齐祠的傍边刚好有一座东岳神庙,只见东岳神庙宏敞幽寂。我就忍不住说:“夷齐和东岳神都是为了天下和平百姓幸福,他们道德合于天地,教行堪为典范,东岳神庙这么雄伟壮丽,东岳神如果座上有知,能不能让出一些地方。”
我就书信告知河南知府范鏓,让他选个吉日,出资重新迁建夷齐祠,就写了这篇碑记刻碑以记之,并为之铭曰:
天地六合概无能外,天地人三才之道都有运行规律。武王伐纣,战云突起,风飚雾罩,天地失色,皆因商纣失德。当时乌云遮蔽太阳,喊杀声惊天动地,武王为父报仇,白旗蔽日。远在北海的夷齐兄弟却胸怀大义,赶到陕西丰镐去制止这场战争。这时候天马飞空,龙蛇潜藏。当纣王自焚鹿台,夷齐只能隐居首阳绝食。高高的首阳山啊!迎来了又一个新天地。周人失败时,黍离含悲,只有那些野菜漫山遍野疯长。当时的天下人同样惊骇。要挽救天下道德的存亡,凭谁之功?夷齐真的尽力了。如今我来凭吊古人,只感到清风入怀,无限感慨。今天好像孟津也是乌云蔽日,洛阳城蒙蔽在尘霾之中。我们之所以重建夷齐祠,实在是想让大家凭吊思考。然而,山河有尽,真理在哪里?呜乎!圣神不死,亿万年也不会停止思绪。首阳山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夷齐的精神气节。
大明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夏六月望日立  少室席学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