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侍卫在大清时期这么惨?当官也只能去外地!

 不沉俾斯麦 2022-02-06

图片

富德,初为护军,后选为三等侍卫

众所周知,大清朝那会,社会是非常公平的,但一般来说,旗人比汉人更加公平,这种公平表现在方方面面,今天咱们便选一个“汉侍卫”的话题来说一说。

清代侍卫按地位高低分为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前一级侍卫由后一级中挑选晋升,初任侍卫者一般为三等侍卫或蓝翎侍卫。按《大清会典》记载,侍卫从上三旗满洲、蒙古籍贯的侍卫笔帖式、七品官子弟、亲军、前锋、护军、执事人(仆役)中选择。自雍正时期,下五旗也允许挑选侍卫。

图片

《万国来朝图》中的侍卫

除了上述途径之外,侍卫的来源还有很多。

如旗人有世袭爵位的,不分旗份,一律入职担任侍卫,功臣、重臣子弟也会被恩封侍卫。至乾隆五十二年,清廷又容许有世袭爵位的汉人担任侍卫。

清代还有宗室侍卫。《八旗通志》中记载:康熙三十七年,设宗室侍卫,雍正七年,确定数额: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3人。

图片

阿玉锡,原本是回部军队中人,后投靠清军,赐予侍卫出身,后任散轶大臣

此外,为了笼络外藩,外藩蒙古(八旗蒙古之外)子弟、回部子弟也会被恩封侍卫。甚至包括敌国酋长的子弟被俘后也会被赐予侍卫身份,如噶尔丹、罗卜藏丹津的儿子被俘后均为侍卫。《乾隆实录》记载,乾隆二十年“伊(罗卜藏丹津)二子著入正黄旗蒙古旗分授为蓝翎侍卫”。

图片

▲福康安,入值即直接选拔为乾清门侍卫,后升御前侍卫,后任领侍卫内大臣

除一二三等及蓝翎侍卫外,清代尚有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两者分别负责御前事项和乾清门听政事项,地位尊崇。《郎潜纪闻初笔》中记载,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均从上三旗侍卫中选拔, “重以贵戚或异才乃擢为御前侍卫”、“其有材勇擢侍乾清门”。但重臣子弟则不受此限制,《满汉殊途,近御治国---侍卫系统与清代中枢政治关系初探》所载,亲贵子弟可以直接担任乾清门侍卫,如纳兰性德,福康安均直接被选为乾清门侍卫。

另外一个特殊的侍卫团体是“汉侍卫”。

图片

哈国兴,三等汉侍卫出身

武进士出身的侍卫称“汉侍卫”,无论满蒙汉人,凡参与武举担任侍卫者均称汉侍卫。

按《试论清代的“汉侍卫”家族》所述,顺治时期,已有武进士担任侍卫,康熙二十九年,汉侍卫之制度已有雏形。雍正元年,汉侍卫之挑选制度正式确立,规定武状元授一等侍卫,一甲二、三名进士授二等侍卫,二甲进士选为三等侍卫,三甲进士选为蓝翎侍卫。

汉侍卫地位明显低于普通侍卫。《郎潜纪闻》记载,“汉籍辄除大门上侍卫”,也就是汉人只能担任宿卫宫门的大门侍卫,而地位较高的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与汉进士无缘。此外,汉侍卫之提拔上升通道较普通侍卫狭窄。清代侍卫表现卓异,会提拔为军政官员,清代名臣如傅恒、福康安均为侍卫出身。但按《清通志》记载,汉侍卫只能外放至绿营为官,不能担任中央大员。

图片

《乾隆帝哨鹿图》中背负鹿头陪同皇帝射猎的侍卫

汉侍卫之得名,与武举的主体为汉人不无关系。清代武举最初只允许汉人应试,其后曾短暂放开满蒙旗人应试。按《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四十八年后允许汉军旗应试,雍正元年允许满蒙旗人应试,雍正十二年禁止满蒙旗人应试,其后到嘉庆十八年,才放开满蒙旗人应试。此外,满蒙旗人上升途径较多,便不拘泥于参加武举,而由于汉侍卫地位较低,满蒙旗人也不愿走此途径担任侍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