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伯驹送陈毅元帅挽联赏析|老小孩讲述

 泛海乘风 2022-02-07

       张伯驹,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伯父张镇芳曾署理直隶总督和河南都督,张伯驹过继膝下随行就读,先进军界,后进金融界、古玩文艺界。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副主任理事、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第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财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委员。
         陈毅元帅和张是挚友,第一次见面就惺惺相惜,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就成切磋诗词、围棋之友。下面是陈帅逝世后在八宝山灵堂举行告别仪式时,张托人送到灵堂的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会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这副长联文字朴实无华,却高度概括了陈毅元帅的光辉一生。“从云”,跟随革命风云,“干城”,盾牌、城墙,喻卫国将士。“易”,变。“军声在淮海”句,不仅指陈毅元帅参与了“淮海战役”,也包括陈毅在山东、苏北与粟裕指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后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抗日的一段光辉历史。“遗爱在江南”句,概括了陈毅元帅在红军长征后因伤病留守“江南”建抗日根据地,后建新四军的一段光辉历史。“万庶”,万民、百姓。“赤县”,原意“神州”、“中国”,在这里,诗人活用了“赤”的“光、空”义(如赤膊、赤手空拳),指“一穷二白的旧中国”。
      “挽日”,回天义。“接尊俎”,“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喻中国没有被列强鲸吞,延续了五千年光辉历史。“九原”,九州、中国。
      值得一说的是陈毅元帅在文革期间,因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庄,到逝世时还没有定论,告别仪式只定在“部长”一级。而张伯驹也是“右派”。尽管诗人想亲自到灵堂送最后一程,未被应允。但这副长联既概括了陈帅的忠贞不渝,豪气永存,万民爱戴,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歌颂。
       那一天,应该是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那一天中午,伟人突然决定出席陈毅元帅葬礼,这是对陈毅家属及牵涉“二月逆流”老干部的肯定和安抚。消息一传出,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人员立即全速运转,通知曾要求出席葬礼的宋庆龄女士等许多中央干部出席。周总理赶在伟人座驾全面赶到八宝山灵堂,葬礼规格升级为国家级。
       那一天,热爱诗词楹联的伟人在灵堂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长联,驻足品赏,给予很高评价,并想见张伯驹。当了解张的窘境后指示,应给作者出路。事后总理就安排聘请张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
        当张得知马霁川有展子虔《游春图》时,他建议故宫博物院将此卷买下,在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相关文物的情况下,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张伯驹不惜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夫人潘素的金银首饰,将它买下,捐赠给国家。
        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爱国之心可鉴!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