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参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其性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之功效。
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并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且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丹参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亦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色丹即赤也,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
《日华子本草》说丹参:“养血定志,通理关节,治冷热劳,骨节烦痛,四肢不遂;排胀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病犯闷。”
《本草便读》指出:“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
我在临床上用丹参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并多以30克起步,量少了其功用不显,且多与红花以3:1或2:1配合使用,其活血化瘀功效肯定。
(2)红花,出自《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夏收开花,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性味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
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徵,可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我在临床上多与丹参为对药使用,亦常配伍三棱、莪术等药以发挥其活血化瘀之功。
(3)麝香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性味辛,温。归心、脾经。
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且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用治血瘀经闭证,常与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同用;若癥瘕痞块等血瘀重证,可与水蛭、虻虫、三棱等配伍; 治头部瘀血,日久不愈者,常与赤芍、川芎、桃仁等合用,如通窍活血汤。
《神农本草经》:“主辟恶气……温疟,蛊毒、痫至,去三虫。”
《名医别录》:“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黾,目中肤翳。”
《本草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盖麝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我在临床多次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脑瘤,因瘀血阻闭者,其效颇佳,但其中麝香一味不能少,如果没有麝香则效果不显。曾经治疗一例13岁小儿脑瘤,因当时没有麝香用它药代替,治疗了一段时间始终不见效果,后其你托人弄到10克麝香,加入药中,三五付药即见明显疗效,由此可见,脑部用药非麝香不可达也。由于麝香有堕胎的作用,故孕妇禁用,且此药只可入丸、散,每次0.03~0.1g,不宜入煎剂,所以我每次用此药都是研末让患者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