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乏“驱动力”的人生不可能精彩,两个方法调动你的“内驱力”

 blackhappy 2022-02-08

无论是行走职场,还是日常生活,大多数人内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自己能够活得精彩纷呈,可现实却人们总是把“平平淡淡才是真”挂在嘴边。

看上去心境似乎是平静的湖水,但只要一颗小石子就会激起层层涟漪,让内心不再那么平静。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实现心中的英雄梦,你会选择拒绝还是接受,又或者是犹豫不决?

事实上,大多数人内心中更希望自己活得精彩,只是经常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之中,就像是吃饭是刚需,想吃美食一样,但到了吃饭的时间却不知道吃什么一个道理。

对于吃饭这个事情容易解决,能凑合就过去了,但对自己的人生,如果有机会谁愿意凑合呢?在这里我们在共同探讨两个调动自身“内驱力”之前,先看一下现状是否与自己更为贴切。

文章图片1

“麻木”是大多数人的状态

因为“麻木”所以掉进了平庸的圈套之中,似乎不少人都在这样的现状中度过:每天有吃有穿,也有事情做,但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虽然对眼下的生活状态不够满意,但似乎也能忍受;对未来的生活有向往,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总之,处于那种不是特别痛苦,也不是特别喜悦的中间状态,心里想过更好的生活,但身体却充满惰性。拿起书本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又经不住各种信息、娱乐的诱惑。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在这种状态下,有各种借口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总是喜欢把借口当成理由,并非不想变得更好,而是因为敏感不足,所以逐渐滑向了“麻木”,似乎这种状态才是最正常的情况。

文章图片2

激发“内驱力”的两个方法

“内驱力”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那动力就会逐渐产生,毕竟人的本性中“趋利避害”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潜能大师托尼·罗宾斯说过,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在上面提到了,“麻木”其实就是缺乏“驱动力”的源头。提升自我的“敏感度”,把痛苦与快乐不断地放大,“内驱力”自然就会产生。

1.“痛苦”是初始的动力

网络上一段很励志的话:不要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

这本身就是把“痛苦”放大的一个过程,把未来可能发生得“痛苦”,真切地摆在了眼前,是许多人的动力。当然每个人的“痛点”不同,所以想象一下自己怕什么?

也许你家庭殷实,并不存在上述痛苦,假设“痛苦”的发生,就是最好的动力。所谓“居安思危”也有这一层意思,避免未来“痛苦”的发生,动力也会产生。

文章图片3

在时代快速迭代的当下,权力与财富不断地重新分配,谁能保证未来一定能维持现状?

如果一个人只有当“痛苦”来临时,才开始改变那一定是低效的人生,就像因为贫穷才开始努力赚钱,如果提早努力赚钱是否就可以避免,或者说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曾经看到一段话,觉得十分深刻:20岁的大好年龄不是想着怎么让自己脱单,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脱贫,当脱贫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脱单并不是难事。

所以说,抓住“痛苦”的根源,避免它发生,就会在行为上逐渐形成“内驱力”,推动自己向前。

文章图片4

2.快乐是追求卓越的路径

痛苦,不是我们永远的驱动力,也不应该是永远的驱动力,借助痛苦起步,但目的是远离痛苦、奔向喜悦,比起被动的痛苦,人生更高级的驱动力:是主动喜悦。

为什么人们在玩游戏、娱乐时,就会感觉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甚至有人通宵达旦的玩游戏,只要在游戏在进行中,就不会感觉到疲惫?这个动力就是在追逐快乐的过程。

文章图片5

避免痛苦可以让你启动努力模式,而追求快乐才会是更高级的“驱动力”。就像开始健身是为了避免“痛苦”,而健身之后得到了好处,享受了快乐,追逐更高层面的快乐时,就会产生“内驱力”让自己更快的进步。

也像职场人,为了避免被“淘汰”启动了拼力向前的模式,在获得认可之后,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时,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利他”获得满足时,“内驱力”也会产生。

小结:主动在“逃离痛苦”与“追逐快乐”中切换驱动力,会进入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中。每个阶段的“痛苦”与“快乐”是不同的,不断地循环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章图片6

写在最后

无论是行走职场,还是生活中,如果想让自己活得精彩,那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增加自己的敏感度,让“痛苦”与“快乐”来得更加真切,这时驱动力就逐渐产生。精明的人一直在不断地往复循环中提升自己,这个过程本身已经十分精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