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1944年的德军装甲师(装甲教导师篇)

 兰州家长 2022-02-08

上一期简单的介绍了大德意志师在1944年的装备情况和战斗经历,这一期我们来介绍另一支德军王牌部队—装甲教导师。

文章图片1

装甲教导师的出现,起源于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一次谈话。1943年末古德里安打算以装甲兵学校的学员为基础,组建一支装甲样板部队。而希特勒也恰好喜欢组建这种“超级装甲师”,于是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装甲教导师也就因此而成立。

装甲教导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车”多,毕竟是样板部队,机械化程度必须要高。不过这个“车”指的并不是卡车,而是sdkfz251半履带车。

文章图片2

德军sdkfz251半履带车

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非常看重“步坦协同”。卡车这玩意虽然能够实现部队的快速调动,但其毕竟只是个交通工具,上不了前线。在战场上步兵们依旧只能靠双腿跟在坦克后边跑,战斗效率非常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搞出了半履带装甲车。

这种装甲车不仅容量大,而且还带有装甲防护。不仅能够用来运输士兵,还可以伴随坦克一起战斗。

文章图片3

sdkfz251半履带车除了运输外,还被改进成多型特种车辆

然而德国在战争期间一共就生产了1.6万辆半履带装甲车,想要大范围装甲部队自然不现实。实际上每个装甲师,只有侦察营和一个掷弹兵营装备这种车,其他人仍旧是乘坐卡车。

到1944年,每个装甲师半履带车的装备数量在100辆-300辆之间,不同的部队待遇也不一样。比如党卫军骷髅师就是典型的后娘养的,坦克方面还好,但是在装甲车上数量过百都困难。而同时期的国防军第5装甲师,则有300多辆半履带车。装备差异过大是德军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笔者通常将之分为四个等级(之后会详细介绍)。

文章图片4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期间,一支德军装甲纵队

每辆半履带车加上驾驶员和车长,总共能装12个人。100辆履带运输车也就只能乘载1200人,而光是一个装甲掷弹兵营就有800-1000人左右。因此德军装甲师中,一般只会有一个掷弹兵营配备装甲运兵车,另外师属侦察营也会装备一小部分。

而装甲教导师作为样板部队,装备半履带运兵车的数量达到了700辆!两个掷弹兵团加上侦察营、通讯营等师属单位全都是满编的状态。

文章图片5

130装甲教导团2营的一辆四号坦克

在坦克方面教导师就稍微正常一点,古德里安起初预想的装备400辆坦克,这个显然只存在于幻想。(就连美军都不敢这么搞...)

装甲教导师和其他部队一样,有一个四号营和一个黑豹营。另外还有一个316虎式装甲连,有5辆保时捷虎王和3辆虎式。

文章图片6

属于装甲教导师的保时捷虎王

在诺曼底战役打响前,教导师共有99辆四号坦克、89辆黑豹、5辆虎王、3辆虎式。

除了130装甲教导团外,该师的坦克歼击营还装备有31辆IV号坦克歼击车和10辆三号突击炮。整体实力非常的强大。

文章图片7

当然组建这种王牌部队,是非常消耗资源的,尤其是前线的作战部队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德国人的这种做法有种“自欺欺人”的意思。

诺曼底战役时教导师的黑豹营还在整顿训练中无法参战,因此只能借走了原本是第3装甲师的黑豹营。

文章图片8

第3装甲师麾下的第6装甲团1营,在诺曼底战役时配属给了教导师

牺牲其他部队来组建这样一支王牌师,装甲教导师能够发挥出其该有的价值吗?

这个答案并不好说,装甲教导师在诺曼底战役中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自身的损失也极其惨重。实际上像教导师这种机械化程度很高的部队,不应该用于西线战斗。在盟军绝对的制空权面前,教导师毫无机动性可言,所有的行军动态基本都被敌方掌握。最终被寄予厚望的教导师还是沦为了消耗品,没能成为德军的制胜法宝。

文章图片9

在西线战斗的装甲教导师

很多人认为东线才是适合教导师发挥的战场,然而该师在西线战斗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抵御盟军希特勒颁布了51号元首令,不允许任何西线部队随意调动,曾在匈牙利战斗过的教导师最终还是被调回了西线。

回归战斗,到1944年11月份,教导师基本上已经是没什么战斗能力了。12月份装甲教导师重组,由于战斗减员过于减重,兵员的素质也没有了保障。坦克上也只有1个装甲营了(四号和豹式混编),这时候的装甲教导师已经是徒有其名,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最终该师在鲁尔地区被围,突围无望后向美军投降,不过那已经是1945年4月份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