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出自韩愈《师说》里的话,每次看到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想起我的老师,无论各行各业,有一个好的老师绝对是一件幸事,尤其是在中医方面更是如此,而我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我的老师对我尽心教导,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验方、配伍教给我,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几十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跟老师出诊,来了一个60多岁的老爷子,标准的农民打扮,咳喘了八年,一直以来没少吃药治疗,但是效果平平。刻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而且咳痰特别多,特别粘稠,自述胸里头满闷,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同时,头晕乏力,觉得心烦。 当时老师让我看这老爷子,发现他口干、舌红、少津,而且脉象细数,显然是有火。作为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当时确实比较迷茫:老爷子痰比较多,而痰湿潮湿的,怎么能引起上火、有热象呢? 老师也看出了我的迷糊,就跟我说了一句话:你记住,痰一多,就上火。因为痰把气给憋住了。气郁,就会化火。 接着,老师就写了一张方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生山药、玄参。虽然方子极其简单,但是结果却让我分外震惊,老爷子药用6剂,咳喘多痰消失,口渴心烦之感缓解,舌头伸出来有了津液,也不那么红了。我是万万没想到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后来老师跟我讲: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配玄参,重用山药,这个配伍是调治痰多气滞,久郁化火的经验配伍,得熟记下来。老爷子咳喘、多痰,痰质黏稠,可见其肺中有痰无疑。而黏稠的痰浊,肯定会郁滞气机的运行,就像我们洗碗池的下水管,平时清水可以顺畅地流走,但是一碗黏稠的稀饭下去,可能就堵住了。古人讲,气有余便是火。气郁日久,肯定会化火。有了火热之邪,就灼伤阴津,导致患者口渴、舌红、少津、心烦。同时,火热之邪还能灼津成痰,加重痰浊在胸肺的淤积。 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两个概念:津液和痰浊。津液可以让人口不渴、不上火,但是痰浊不一样,其作为一种病邪,对人体是无益的,可阻滞津液的输布,加重上火。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痰浊较盛的人,就不会阴虚口渴。这是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今天也给大家重点提出来作为分享。 既然明白了病根所在,要想解决的话,就必须一方面化痰浊,另一方面清热去火。我们再来看看老师的方子,其中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都是降气化痰的,气顺则痰消,这没啥好说的;患者久咳,必伤肺气,故而用山药补肺止咳;在此基础上,用玄参滋阴清热,润体燥。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事实也证明,痰多久郁而化火之人,用这个配伍,效果不错。如果大家有类似的问题,可以请专业的大夫来辨证,如果合用,大可在医师的专业指导下尝试。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老人家,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前辈先贤们数百上千年以及他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我也会用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些经验继承好,并且为他们的传承发扬做出自己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