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无限 高三(3)班 殷文浩 应好友之邀,我拜读了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的《诗里特别有禅》,之后便钟爱于禅。 禅学是自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所衍生而来的宗教理念,它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它远看似乎虚无飘渺,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骆教授言“诗是至美的文字,禅是玄妙的哲学”,斯言不爽。谈及“禅”这一无法描述的虚无之物,人们往往用“诗”这一能无限联想感悟的体裁来表现它。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喜悦,于深渊尚可寻得一丝光明,让人对生活抱有信心:在看似无路的地方,可能有另一片天地。但是,这并不是禅,如果“山重水复”遇不见“柳暗花明”,是否会更“穷途恸哭”?再看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到尽头,无路可走,便不在意“路”,坐下赏一番“云雾飘渺”。这是一种淡然的状态,不坐等祈求“柳暗花明”,而是自己去寻找新的天地。不因为挫折而愤慨,而是随遇而安,发现藏匿已久的佳境,心中不免又轻松愉悦起来,我想,这或许是诗佛所表达的意趣吧。 于我自己所悟,禅者,便是要心镜空明,物不加身,容常人难容之事。“心镜空明”,不因为周遭的逆言困阻而丢失真我,坚守心中的净土,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去。人不是因为懦弱而退让,而是因为坚守自我,遂不理会强加于自己的痛苦。我所以诞生并混迹在命运的修罗场中,就是要让自我价值得到彰显,并为之奋斗,而一味地理会枝生的种种困阻,在“水穷处”沮丧不已,就看不见“云起时”的美妙风景。 禅师多爱茶,因为他们认为茶能感悟“平常心是道”,更能体会禅意。所以,自遣唐使回日本后,经茶人的研究,产生了“日本茶道”,其目的在于,通过喝茶这简单的行为,感悟“和敬清寂”的意境之美。品茶,然后超越自我的限制,在纯朴、平和中看待人生疾苦,这与“禅”意是想通的。 对现在的人来说,学禅,不是逃避现实,隐逸山林,更多是学习“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不被挫折所阻遏,停滞不前。走到“水穷处”,便坐下寻求安宁,忽而你便能赏到“云起”美景,真正得到“柳暗花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