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医话 | 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验案

 河州医学生活馆 2022-02-10

呃逆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止为主症的病证,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呃逆具有独特优势,如针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等。本文主要介绍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验案1则。

图片
呃逆案
患者,男,63岁,2020年1月4日初诊。现病史:3 d前患者与他人发生口角,突然出现打呃不止,持续约1 h后缓解,3 d来间断发作,每日发作5~6次,每次持续约1 h,有时晚上仍喉间呃呃作声,难以自止,不能入睡,发病后精神倦怠,未予特殊处理。刻下症:喉间呃声连连,5~6 s打呃1次,声音洪亮,呃不自止,胸胁胀闷不适,口微苦,神清语利,睡眠差,饮食一般,二便调,舌质淡红,舌苔黄,脉弦细。查体:双侧膈俞穴有明显压痛。西医诊断:膈肌痉挛。中医诊断:呃逆,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予以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操作方法如下。①体针针刺: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采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使用0.30 mm×25 mm毫针平刺膻中3~5 mm,直刺双侧内关、太冲5~8 mm,再选取0.30 mm×40 mm毫针直刺双侧中脘、足三里、阳陵泉10~13 mm,向下斜刺气海10~13 mm,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法,以患者能耐受针感为度,留针30 min。②艾灸气海:予以艾灸盒灸,采用大明古艾牌单孔艾灸盒和18 mm×200 mm规格的蕲艾条,取5~8 cm小段艾条插入推送器内,塞入弹簧中,拧紧盖子,点燃艾条插入艾灸盒,放置于已针刺的气海穴上,可随时调整以保证温度适宜,艾灸时间同留针时间。③针刺膈俞:针灸后,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使用0.30 mm×25 mm毫针斜刺双侧膈俞5~8 mm,用提插泻法,以得气为度,不留针。④耳穴贴压:取王不留行籽贴于双耳神门、交感、耳中、胃、贲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穴每次按压10~12 s,双侧同时按压,以耳部有酸、胀、热等刺激为佳。本次治疗后,患者呃逆暂停,自觉胸胁部胀闷不适明显缓解。
2020年1月7日复诊,呃逆频率每日2~3次,每次持续时间减半,且呃声较前小,夜间不打呃,纳可,未诉胸胁部胀闷不适,继予上法治疗1次。2020年1月11日复诊,呃逆连续2 d未发作,继续巩固治疗1次后停诊观察。2020年1月14日微信随访,未再发呃逆。
按语:呃逆是中医内科脾胃系常见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及正气亏虚是呃逆发生的主要病因,其病位在膈,病变脏腑主要在胃,涉及肝、脾、肾,基本病机是气逆动膈。本案结合患者症状和舌脉象,诊断为肝郁气滞之呃逆。胃是六腑之一,主司通降,上连胸膈,纵横中焦,在情志不畅因素的刺激下,导致肝失疏泄,胃气上逆,气冲于喉而发为呃逆,故治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宽胸降逆,善治胸膈疾病。中脘是胃之募穴、腑会,健运中焦,通降腑气,善治脾胃疾病。气海益气助阳,乃元气发源之海,灸之能益气温中,以保养其源。《寿世保元》曰:“治呃逆灸气海。”膈俞理气利膈,内关宁心和胃。足三里是脾经合穴、胃腑下合穴,健运中焦,升降气机。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胆腑下合穴,两穴能调畅肝胆气机而助胃降逆。诸穴配合,气顺则呃止,气足则脉亦充,故呃逆自止。在所选贴压耳穴中,神门可改善睡眠、神经衰弱,交感纠正胃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耳中治疗呃逆,胃点缓解胃痉挛,贲门改善贲门痉挛。诸穴配合,可疏经通络、调畅气机、调节脏腑。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可起协同治疗作用,故治疗呃逆效果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