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一言之美 2022-02-10

文 / 裴春雷

(吉林艺术学院)

摘要:晚唐书法大家柳公权,吸收前人的精华创出清爽劲健兼有众美的“柳体”。与中唐颜真卿的风格明显不同,史称“颜筋柳骨”。成为后世人们学习楷书的最好入门书体之一,使唐楷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

唐朝楷书、柳公权、风格

正文

柳公权,唐代大书法家,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京兆华原(现陕西省耀县)人,唐朝元和初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朝时武宗李炎登基后,他又被任命为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春秋八十有八。

柳公权年幼即聪颖过人,勤学善思,好古敏求,十几岁时文章就写得很好了,书法更是伴随了他的一生,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劲健清瘦的书风,与众不同。有一次穆宗问柳公权写书法如何用笔,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旧唐书·柳公权传》)。这就是有名的“笔谏”的故事。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柳公权《金刚经》局部(一)

还有一回,文宗和大臣谈话,谈到简朴的事情,皇帝指着自己身上说我这件衣服都洗过三次了,还在穿。柳公权就说圣上要做的是纳谏言,明赏罚,近贤臣远小人,穿洗过的衣服这都是小事。皇帝认为“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引文同前)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柳公权为人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不溜须拍马,有诤臣之风。

柳公权之所以能受到这么多皇帝的喜爱和敬重,除书法以外,其文学水平之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文宗有一次和大臣对诗,说:“人皆苦炎夏,我爱夏日长。”柳公权对“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文宗大加称赞“'词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旧唐书·柳公权传》)。

唐朝是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初唐就出现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有“初唐四家”之称。楷书更是一个高峰,初唐的欧阳询、中唐的颜真卿,都是有着独特面貌的楷书大家。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到结束历经八年,连年战乱使得唐朝由强盛逐渐转为衰败。

当时社会上学颜真卿书法的很多,字写的肥厚已成通病,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柳公权“矫肥厚病,专尚清劲”(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他吸收了初唐欧阳询、中唐颜真卿等书家的长处,又融合自己的特点,创出了刚劲、清健的柳体字,笔法上吸收了欧体楷书的方笔和颜体楷书的圆笔,结构上吸收了欧体楷书的内收,颜体楷书的外拓,在章法上吸收了欧体楷书的疏朗和颜体楷书的密结。具体笔画上,欧体的点是后背有一个凸起,颜体的点是后背浑圆没有过分明显的棱角,而柳体点的后背却有两个明显的棱角凸起。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欧体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颜体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柳体

欧体钩画没有明显的鹅头,颜体钩画有明显的鹅头形,柳体在颜体的基础上鹅头形状又夸张一些,明显变大,等等。

由于柳公权这种刚正的性格,和出众的文学造诣,再加上他先后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懿共七个皇帝,在庙堂之上始终有侍书学士的这个身份,有机会有精力深入研究书法艺术,正是这多种因素促成了柳公权的与众不同的书法风格。将前人的这些精华融为一炉,自成一家,并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柳公权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他之前,出现了一批如欧阳询、颜真卿等的楷书大家,直到了晚唐出现了楷书大家柳公权,但在柳公权以后直到今天再也没有出现可以和唐朝出现的这些楷书大家相比肩的楷书大师,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柳公权是书法史上出现的最后一位楷书宗师级人物。虽说元代出现个赵孟頫,但赵的楷书和欧柳颜比较,毕竟差了一层。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和后来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周边的一些国家。当时有身份地位的人,都以家中的碑志能请柳公权书写为荣。就连外国的使者和做生意来到时都会单独准备出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钱。

晚唐柳公权以其瘦硬俊朗的书风矫正社会上肥厚的书风,开创了清健的典范。后来董其昌的书法也受柳公权的影响“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柳公权在借鉴欧体楷书时有意识的避开了欧体过于拘束的弊端,他吸收前人书法的长处,进行改良,并不是专宗某家某派,而是顺着汉字发展的规律走了下去。

殷荪在《论柳公权》里说“现代汉字的结构要素与点画的形体特点,应该说都本自'柳体’。现代人所书写的汉字'正楷’书体,以它的书写形态而言,无论是临仿五代、两宋;或是元、明、清以至现代的任何一位楷体书法家的楷书书体,归根结蒂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唐楷。而在唐楷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数'颜体’与'柳体’。”(《书法研究》1990年第2期)

浅析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形成和艺术特点

柳公权《金刚经》局部(二)

由此可知,柳体楷书在书法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他为楷书的规范化树立了榜样,是书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爽利劲健的书风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结论

由上可知,柳公权在吸收前人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又有继承又有创新。结体上采用欧体的内收和颜体的外拓,加上自己特有的点画,方头竖等等的用笔,结合到一起造就了柳公权特有的清健瘦硬的风格面貌,在晚唐又形成了一个书法的高峰,并对后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