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patology》:肝内胆管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医学abeycd 2022-02-11

iNature

巨噬细胞是实体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外泌体正在成为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必要介质。然而,在肝内胆管癌(ICC)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外泌体参与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串扰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2年2月2日,复旦大学周俭,黄晓武及周少来共同通讯Hepatology(IF=17)在线发表题为”Tumor-Derived Exosomes Induce Immunosuppressive Macrophages to Foste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ICC肿瘤组织的巨噬细胞上调了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肿瘤组织中增加的PD-L1+ 巨噬细胞有效抑制了 T 细胞免疫,并与 ICC 患者的低生存率相关。进行高通量 RNA 测序分析以鉴定源自 ICC 细胞的外泌体与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HIBEpiC) 之间的 miRNA 差异水平,显示 miR-183-5p 在源自 ICC 细胞的外泌体中增加。外泌体 miR-183-5p 抑制磷酸酶和PTEN 表达,随后影响巨噬细胞中磷酸化 AKT (p-AKT) 和 PD-L1 表达的升高。此外,用 ICC 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在体外显著抑制了 T 细胞免疫,并促进了 ICC 在体内的生长和进展,这可以通过阻断这些巨噬细胞的 PD-L1 来逆转。最后,临床数据显示血浆外泌体 miR-183-5p 水平上调与 ICC 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不良预后相关。

总之,该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外泌体 miR-183-5p 通过 miR-183-5p/PTEN/AKT/PD-L1 通路上调表达 PD-L1 的巨噬细胞,从而促进 ICC 中的免疫抑制和疾病进展。外泌体 miR-183-5p 是 ICC 进展的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也是开发针对 ICC 免疫耐受特征的新治疗策略的潜在靶标。

另外,2022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周俭及樊嘉等团队合作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在线发表题为“Whole-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arly recurr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使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察 HBV 相关 HCC 早期复发期间的基因组进化,为增强对 HCC 的理解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并有助于个性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点击阅读)。

2021年12月25日,复旦大学周俭,樊嘉及世和基因邵阳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IF=17) 在线发表题为”Ultra-Sensitive and Affordable Assay for Early Detectio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Using Plasma cfDNA Fragmentom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来自 192 名 PLC 患者(159 名 HCC、26 名 ICC、7 名 cHCC-ICC)和 170 名非癌症对照(包括 53 名肝硬化 [LC] 或乙型肝炎病毒 [HBV]阳性)的血浆 cfDNA 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WGS),参加了培训队列。使用训练队列构建了用于 PLC 检测的集成堆叠模型。该研究模型通过仅使用低覆盖率的 WGS 数据以更低的成本超越以前的报告,在超灵敏和负担得起的检测 PLC 及其亚型方面表现出出色的临床潜力(点击阅读)。

图片

胆管癌(CCA)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根据解剖位置,各种 CCA 进一步细分为肝内 CCA (ICC)、肺门周围 CCA 或远端 CCA。ICC 发生于肝内小胆管,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 5%-10%。在过去十年中,IC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常规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令人失望。手术切除是 ICC 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ICC总是在晚期被诊断出来,根治性手术的疗效非常有限。目前,已经阐明了 ICC 的一些细胞机制,为 ICC 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必要的重要信息。

胆管细胞的慢性炎症和损伤与 ICC 进展密切相关。在慢性炎症期间,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共同促进疾病进展。特别是,巨噬细胞被检测为 ICC 基质中的主要细胞。根据不同的环境线索,巨噬细胞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和多样性。除了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外,它们还可以受肿瘤微环境的教育,通过涉及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多种机制促进疾病进展。发现巨噬细胞通过促进其他免疫抑制细胞(例如调节性 T 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 2 型辅助性 T 细胞)的募集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然而,在 ICC 肿瘤微环境 (TME) 中支持这些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实现。

在本研究中,在 ICC 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中搜索了 ICC 细胞释放的分子调节剂以操纵支持肿瘤生长和进展的巨噬细胞。外泌体是一类 40 nm 至 100 nm 的膜状囊泡,在细胞内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肿瘤与周围基质细胞之间的通讯以促进肿瘤进展。外泌体的 microRNA (miRNA) 被发现有助于多种肿瘤类型的免疫调节、化学抗性和转移。共抑制表面受体 PD-1 由 T 细胞表达。PD-1 与其配体 PD-L1 和 PD-L2 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微环境中 T 细胞反应的下调。

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 PD-1 和 PD-L1 的上调与根治性切除后 ICC 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基于先前的发现,即表达 PD-L1 的骨髓细胞阻止了 T 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该研究假设 ICC 细胞释放外泌体中携带的 miRNA,以主动操纵表达 PD-L1 的巨噬细胞以协同支持 ICC 进展。该研究首先分析了 PD-L1 在 TME 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接下来,研究了 ICC 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如何上调表达 PD-L1 的巨噬细胞以促进肿瘤进展。最后,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鉴定和证明了外泌体中的特定 miRNA,这些数据进一步巩固了与治愈性切除后临床 ICC 预后相关的数据。

图片
文章模式图(图源自Hepatology )

该研究发现ICC肿瘤组织的巨噬细胞上调了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肿瘤组织中增加的PD-L1+ 巨噬细胞有效抑制了 T 细胞免疫,并与 ICC 患者的低生存率相关。进行高通量 RNA 测序分析以鉴定源自 ICC 细胞的外泌体与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HIBEpiC) 之间的 miRNA 差异水平,显示 miR-183-5p 在源自 ICC 细胞的外泌体中增加。

外泌体 miR-183-5p 抑制磷酸酶和PTEN 表达,随后影响巨噬细胞中磷酸化 AKT (p-AKT) 和 PD-L1 表达的升高。此外,用 ICC 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在体外显著抑制了 T 细胞免疫,并促进了 ICC 在体内的生长和进展,这可以通过阻断这些巨噬细胞的 PD-L1 来逆转。最后,临床数据显示血浆外泌体 miR-183-5p 水平上调与 ICC 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不良预后相关。

总之,该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外泌体 miR-183-5p 通过 miR-183-5p/PTEN/AKT/PD-L1 通路上调表达 PD-L1 的巨噬细胞,从而促进 ICC 中的免疫抑制和疾病进展。外泌体 miR-183-5p 是 ICC 进展的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也是开发针对 ICC 免疫耐受特征的新治疗策略的潜在靶标。

参考消息:

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doi/10.1002/hep.323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