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展导赏丨“虎”福临门启瑞年

 丘山三也君 2022-02-11


《说文解字》云,“虎,山君之兽也。”作为山林之王的虎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文明早期,虎是人们信仰崇拜的图腾,后来“下凡”进入民间,与传统文化礼俗结合。由于虎不像龙一样有着皇家钦定的形象限制,老百姓得以发挥想象自由创造,使虎以丰富多彩的姿态存在于陈设装饰、手工艺品等方方面面。正逢上博“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期间,不同门类的文物“虎”聚一堂,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借此机会,我们也来一起了解下中国节日中有哪些与虎有关的习俗。

图片

金 秋山玉饰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金 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19世纪 日本志田窑青花虎竹纹大盘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阿形邦三先生捐赠

 左右滑看更多 

 · 春节有虎

人们对于威武凶猛的虎向来既敬且畏,将其视为辟邪驱祟、护佑平安的镇宅神兽,以虎为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山海经》就记载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 其东北枝处有鬼门, 系百鬼出入之地, 有神荼、郁垒二神捕捉害人之鬼, 用苇索捆缚以饲虎。后世遂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虎的形象用以御鬼。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与此映证的说法:“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可见在我国早就有了春节画虎、挂虎的习俗。

年画上的神虎或雄姿绰绰以威震四方,或身伴金玉以招财纳福。本次特展清 福建漳州《招财纳福辟邪年画》(上海博物馆藏)呈现出的老虎嘴衔“招财进宝”铜钱,正扭动着身体紧盯装满珊瑚、如意等财富象征的聚宝盆,姿态生动。

民间还有《虎鹊图》,把作为“福神”的虎和“报喜鸟”喜鹊结合在一起,象征有福的喜讯来到了。这种“虎鹊同框”的吉庆题材也被日本画师借鉴,曾为鸟取藩藩王御用画师的土方稻岭就曾绘制此类“猛虎图”,他用精妙的笔触描绘出神态笃定的猛虎与灵活飞舞的喜鹊,形成动静对比,画面充满生气,迎合了喜庆吉祥的主题。

图片

清 福建漳州《招财纳福辟邪年画》(线上展品)

木版套印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日本享和三年 土方稻岭《猛虎图》(线上展品)

绢本设色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左右滑看更多 

 · 端午有虎

宋元时期道教兴盛,骑虎、役虎是道教人物画中常见的题材,特展中元 佚名《 白描群仙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第五组人物图中就画了一只情态可掬的老虎盘绕在侍者少年腿边。而一般骑虎图主人公都是道教的张天师。大约自宋代起,人们将除夕辟邪用的“虎”挪用到了端午节,艾虎之风开始流行。传说每到五月五日端午,张天师就会乘艾虎出游,消灭五毒妖邪,此时人们就会在家中挂天师御虎图,也有直接用艾枝艾草编织成艾虎悬在门首之外以辟邪。

有一种体型小巧的艾虎,通常是用布帛彩线做成虎状之后,直接在上面粘一片艾叶,可以时刻佩在身上驱邪祛秽,美观又便捷。北宋画家王诜的端午词,“偷闲结个艾虎儿,要插在、秋蝉鬓畔。”就提到这样的小艾虎可用来直接簪戴。而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引《岁时杂记》亦云:“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有的地方端午还会在小儿手上系五色线,缀五色小粽花,身佩艾虎香包。饰艾虎的风俗直到明清时期仍有延续,形式也更为多样。

图片

元 佚名《白描群仙图卷》(局部)

绢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张天师骑虎击剑图 五雷符

我国与虎有关的节日礼俗其实还有许多,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对虎的崇敬与喜爱,正是这样的情感代代相传,才为中国虎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其在滚滚时代洪流中经久不衰,至今仍有着勃勃生机。

寅春已至,福虎啸来,让我们在虎虎生威的新一年,事事如虎添翼,时时虎虎有生气!

 图片来源:

[1]“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展览图片

[2] 汪玢玲.中国虎文化[M].中华书局,2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