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多动症,你需要了解这些......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2-12

在我院的儿童保健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家长拉着自己孩子过来说,“医生,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他怎么一天没有一刻能停下来的呀”,还有些家长说"医生,我家孩子是多动症吗?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可能跟多动症有关。"那么被家长们经常提到的多动症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到底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发育障碍,也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显示我国ADHD的患病率为3%~10%,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5%,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为(4-9:1)。而ADHD 症状多在学龄前出现,到9岁尤为突显。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大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1、注意缺陷: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善于分配注意。他们会对身边所有刺激都有反应,不能过滤掉无关刺激。比如,当小朋友专注于一道数学题时,对朋友走过教室门口没有反应,而ADHD患儿就容易因这种刺激分心。玩玩具或游戏时很不专心,常常因为没有认真听游戏的规则,而不知如何进行游戏。对于上课、写作业时或做其他需要花费精力的事情时,注意力集中则更困难,以致经常没有留意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和遗漏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对老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或答非所问,往往导致无效学习 。

2、多动: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出现过度活动。表现为与年龄不匹配的多动,包括躯体、手以及言语活动的明显增多。比如:小朋友往往精力旺盛、动个不停,常常不能静下心写作业、边写边玩、连看电视时也是东倒西歪、扭动不停、常常很多话,喜欢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不讨人喜欢。上课时小动作特多,坐不住,屁股不停地扭动,手一刻也闲不住,有的严重的甚至在课堂上都到处奔跑。

3、冲动:患儿对不愉快的刺激反应过度,易兴奋、冲动、不分场合、不顾后果,难以自控甚至伤害他人,缺乏忍耐或等待。比如:参加游戏活动不能耐心等待轮换,易插队或放弃。他们要求什么,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吵闹不休或破坏东西。与人谈话交流或回答问题时,不能耐心地听别人说话,往往是别人的话还没讲完或问题还没有问完,就插嘴、抢答、打断别人的对话。

除了这三大核心症状外,ADHD患儿往往还存在 发展社交技能、应对挫折和控制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好发脾气、执拗、任性、脾气暴躁、鲁莽,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闹横无理,经常干扰别人,容易与人冲突、争吵、打架。此外,他们往往也会出现学习困难。这种学习困难往往与智力无关,主要与他们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掌握到本能完全学好、学会的知识有关。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或者经过治疗后,成绩可能提高,稍一松懈,成绩又有下降,成绩很不稳定,相差悬殊。

如何诊断多动症?

首先ADHD患儿的症状具有 “与年龄不相符合”、“过度”、“伴有学习或社交等单一或多个功能损害”的特点。因此,首先需要区分正常儿童的多动。此外,由于ADHD症状的非特异性,缺乏具有鉴别意义的病因学及病理学改变,能够辅助诊断的客观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少,因此,ADH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师参考患儿的性别,年龄,结合家长老师提供正确完整的病史,与患儿进行有目的交谈、观察患儿行为及评估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结合一定的行为评定量表、心理测验等,并排除其他疾病。有些复杂的ADHD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的共患疾病,因此,当患儿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家长有疑虑时,可至省妇幼儿保科门诊,请求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多动症如何治疗?

首先,ADHD是一个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老师、家长和医师共同参与,并采用 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4~6岁ADHD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6岁以后根据病情情况可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于4岁以下的儿童,目前尚无充足证据支持诊断或治疗,若4岁以下儿童存在ADHD样症状且合并实质性损害,建议接受进行父母行为管理培训,以指导儿童行为健康发展。

1、药物治疗

ADHD药物治疗以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为主,根据病情需要有的还会选择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等辅助治疗。许多家长谈“药”色变,一味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使需要药物控制的ADHD患儿迟迟不能进入规范治疗过程,以致发生其他共患病,加大治疗难度。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达到最佳剂量并维持治疗。因此,当专业医师评估后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时,家长应及时做出明智决定,积极配合医师观察评估药物的疗效以及副作用等。

2、非药物治疗

1、心理教育: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治疗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几乎所有来诊的患儿家长都带有焦虑的情绪,多数教师也是这样,因此给予家长、老师心理教育是治疗的前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家长和老师全面了解ADHD,让其知晓ADHD 患儿并不是“没得救的坏孩子”,他们只是生病了,单纯的惩罚教育不但无效,甚至可起反作用。平日应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参加有规则的活动,督促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营养。

2、行为矫正:是指患儿在在训练中出现“合适”行为是就给予奖励,以促进“合适”行为继续保持并改进;出现“不合适”行为时就加以漠视,或剥夺一些权以示惩罚。因此,专业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要有始终如一的要求,以促进不断取得更好的效果。

3、认知行为训练: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合理情绪疗法等认知行为技术,训练ADHD儿童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多加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目的及在于使儿养成“三思而后行”及在活动时养成“停停、看看、听听”的习惯,以达到自我调节。

4、推动"医教结合"的联动及监测模式:积极推动老师及相关人员注意观察高危儿童,促进高危儿童早期就诊。对于确诊的ADHD患儿可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应建立包含儿童必要信息、简单的行为和治疗观察表格等内容的学校报告卡,以帮助医生随访及评估患儿疗效及相关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中医治疗

目前国内多项研究显示:现代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方法,同心理疏导及行为训练等结合等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ADH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中医具有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