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C4_ISO14000_2003czm
2022-02-13 | 阅:  转:  |  分享 
  
4.2.1环境方针的内容(4)培训交流方面:加强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培训;促进企业,将环境表现向客户、员工及公众进行交流和公开
化。(5)员工保护方面:以员工的健康安全不受危害的方式参加操作活动。(6)符合性方面:与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密切合
作,实现地方(同行业中)最佳管理标准,确保运行层次始终符合法规要求。总之,环境方针,不仅,能反映一个企业的“总的方向与承
诺”,而且,应清晰易懂,能为广大员工所了解和掌握。4.3环境规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它要求4.
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
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
的因素。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4.3.1环境因素4.3.1环境因素确定企业,过去、现行和将来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中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存何重大环境影响,应优先纳入EMS的重大环境因素例如:应考虑的重大环境因素:a)大气排放;b)
水域排放;c)废物管理;d)土地污染;e)对社区的影响;f)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使用、再生问题;8)其
它地方性环境问题。英特尔建厂与环保意识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确定与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环境
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以及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并提供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确立有关的法律、
法规要求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示例:a)产业实施规范‘b)与官方机构的协定;c)非法规性
指南。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
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4.3.3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企业依据其环境方针,
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凡属可行,目
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的,必要时应考虑预防措施。对技术的选择,可在经济条件许可、成本效益好、适宜的条件下考虑选用最佳
技术。对组织的财政要求,不意味着组织应采取环境成本核算。应制定、并保持:为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个有关职能、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
涉及到: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4.3.4
环境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3)信息交流(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与修订(5)文件管理(6)运行控制(7)应急准备和响应目标责任制: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
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EMS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
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除了其他职责以外,还应明确他(们)在下列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实
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环境
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4.1机构和职责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
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4.4.2培训、意识与能力a)符合环
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
作用与职责;c)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4.2培训、意识与能力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
,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内部:企业内,各层次
、各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企业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
处理,并书面记录其决定。4.4.3信息交流企业应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要求的接收、归档与答复的程序。且都要作相应书面记录,以
证明事件的存在。企业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
文件的途径。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文件内容足够详尽,以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
用的情况。同时,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具体部分的运作,应能指示出获取进一步信息的途径。有关文件应包括a)过程信息;b
)组织机构图:c)内部标准与运行程序d)现场应急计划。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
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确认其适宜性;4.4.5文件管理
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健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及时将
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
的失效文件,予以适当标识。4.4.5文件管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
,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应根据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的程序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程序的建立,
应符合下述要求:a)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
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c)对于企业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
因素,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4.4.6运行控制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
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应建立
并保持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
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计量类仪器,要定期作
“计量检定”。组织应建立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4.5检查与纠正4.5.2违章、
纠正与预防措施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违章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
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违章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对成文程序的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4.5检查与纠正4.5.3记录应建
立并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记录,环境记录中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保存和管理的环境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应保存记
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5检查与纠正应制定并保持定期开展EMS的审核方案与程序,
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①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标准要求;②是否得到了
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应立足于所涉及活
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企业最高
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
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
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4.6管理评审5.如何获得ISO14001认证证书?目前,国内已有12家合法的“认证
机构”:如《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简称CQC)》:企业(或其他组织)如果想要获得ISO14001证书,(1)首
先,需要在咨询机构(各省都设有)的帮助下,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2)这个体系运行3个月之后,向第三方认证机构申请认证,(3
)认证机构:按照公正、合理、规范的原则,对其建立起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A.如果合格,认证机构将发给证书,B.如果不合
格,认证机构将开出不符合项,企业进行纠正,然后企业进行跟踪审核,如果合格就颁发证书。End25ISO14000环境
标准知识介绍第一节ISO14000标准概述一、标准产生的背景(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
重1、转变——破坏生态系统正常运转2、攫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循环物理环境(阳光、空气水、无机物)生产者(植物)分解
者(微生物)消费者(动物)毁坏的森林●生物性污染: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外来生物入侵;
●化学性污染:农药、重金属、食品(饲料)添加剂、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POPs);●物理性污染:噪
音、放射、电磁、热;危害生命:急性中毒、慢性危害、远期危害;3.污染:危害人类发展生存环境●193
0年,比利时:写斯河谷工厂排放大量S02、S03,3000人中毒,60人死亡;●1943年,美国:络杉机汽车排放氮氧化物与紫外
线作用,大多数人患病,400人死亡;●1948年,美国:多拉诺镇排放S02、S03,60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
2年,英国:伦敦居民煤炉排放大量S02、S03,5天内4000人死亡;4.八大公害事件伦敦烟雾事件●19
53年,日本水俣镇氮肥厂,把含巩催化剂废水排入海湾,180人神经病,22人死亡;●1955年,日本四日市工厂,排放大量S02,
并含钴锰钛,500人患病,36人死亡;●1968年,日本爱知县的米糖油被多氯联苯污染10000多人受害,16人死亡;●19
31年,日本富山炼锌厂,把含镉污水排入河中,死亡215人;4.八大公害事件●全球变暖,到2050年,可能升高5~10度,
海水上升1m多,起因C02;●大气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变薄,南极上空有臭氧层空洞,紫外线伤人,起因CFCS;●酸雨,pH值>
5.6的降水越来越多,腐蚀环境,起因S02;●沙漠化,沙尘暴肆虐;5.全球性环境问题内蒙古沙漠化重灾区,风沙无可阻挡
●淡水缺少与污染,淡水占总水量2.48%,每年10亿人吃污水生病,300万人死亡;●生物多样化丧失,每天绝灭一物种,
破坏生态系统,起因捕杀、农药;●海洋污染,油、垃圾、废水废物污染。赤潮频发,鱼类、贝类死亡,珊瑚礁退缩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破坏生态,严重危害着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身心健康;5.全球性环境问题赤潮1、1972年,联合国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92年,在巴西召开“环
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五个文件。2、1972年开始,美、日、德、加、法、澳、芬、瑞士、英、制定了几
百个环境法规。(二)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1994年3月,制定并通过了(中国2l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对策及行动方案。其中:4)资源、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利用(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化保护、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防治、保护大气层、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1996年3
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l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
略.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战略有所改善;初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人口资源、经济
,环境与社会向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会议座谈会上,江泽民主席强调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大事来抓。
1、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二、ISO14000标准的产生着手制定与实施一套
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GB/T24001-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
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24010—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GB/T24011—ISO140
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24012—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我
国等同采用为相应的国家标准(推荐性标准):2.ISO现已制定了5个标准,1、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实施了此标准,很多企业
通过了ISO14001标准的认证。2、中国,1997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28个部门为委员单位,如环保局、质量
技术监督局、经贸委等。3、中国,已有几千家企业通过认证。三、标准的推行情况●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78个●我国参
加的国际环境公约:28个1、环境保护法四、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四、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环境保护有
关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
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水土保持法征收排
污费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2、我国环境法律制度2.环境保护中
国法律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违反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承提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对污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企
业进行严厉的处罚。许多企业因违反环境保护条例,被处罚或关闭。中国使用环境政策的调控手段经济手段
超标排污费 1982 全国补贴 1982 全国污水处理设施使用费
部分城市综合利用税收优惠 1984 全国水资源和矿产
资源税 1986 全国押金返还制度 全国对污染企业的贷款限制
1996 全国排污许可证交易 1985 上海...中国使用环境
政策手段的案例行政手段污染物排放标准 1979 全国排污许可证制度 全国关停污染企
业 1980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全国“三同时”制度 全国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环
保标志 1984 全国ISO14000 1996 全国空气污染指数 1997 主要
城市 ●环境保护质量标准:11个●环境保护排放标准:79个●其他标准:305个;●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3600多
项(至1995年);●各级环保管理局、环保监测站。●高校的环境保护专业,3.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与措施1、提高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环境问题已成国际社会日益敏感的话题,更把环境与贸易联系起来,特别是不少发达国家采取单方面行动,频用绿色贸
易壁垒,限制进口。2、使各组织,自觉遵守环境法律,保护环境;有利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企业从全面管理的角度思考企业的环境
问题,最有利于变末端治理为污染预防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审计,可直接为环境管理体系服务,成为发现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
3、为各组织,提供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4、为外部组织,对环境管理进行科学认证与评价;五、贯标的意义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环
境绩效贸易伙伴顾客社会/社区员工投资人保险业者媒体(曝光)綠色团体主管部门企业推行ISO14000的好处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避免环境刑事责任;满足客户要求,提高市场份额;取得绿色通行证,走向国际贸易市场;清洁生产:树立良好企业社会形象,保证企业可
持续发展;改善与周围居民、相关环保部门的关系,安定社会。浙江兰溪味精厂排污渠熏死人2002年5月,浙江环保局环保执法,处罚
的企业中,食品行业有3家。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泄漏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有害化学品发生泄漏造成了至少2500人死亡、
20万人中毒,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业污染事件之一。事故原因:是由于储藏剧烈农药原料—甲苯乙氰酸(MIC)的不锈钢地下储罐的压力异
常,开关和操作人员的疏忽.使安全阀被顶开而引起的。这些铁的事实,都使我们认识到增强环境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推行ISO14000可以
帮助企业增强污染事故预防意识,明确环境事故责任,一方面,尽最大努力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
系统约控制相处理,使影响相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国EMS认证概况199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涉及机械、轻工、石化、冶金、建材、煤炭、电子等多种行业及各种经济类型。1998年底,试点工
作结束时,有近70家企业,获得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工作,已步入正轨。至2000年
3月,全国获认证企业265家,获国家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15家,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1131人,获备案资格的环境管
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62家。六、ISO14000标准ISO14000标准的作用:是企业“建立、保持环境管理体系(EMS)的指南
”,指导企业建立、保持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是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标准;通过不断的环境评价、管理评审
、体系审核(包括:内审与外审)活动.推动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达到环境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ISO14000的基本要素ISO14
000: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5个要素间,形成了EMS的
建立过程、建立之后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上升过程,从而使企业内部的EMS得以不断完善、提高。通过审核和注册,向外部证实:
企业建立了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在努力实现自身所承诺的方针;通过实施和评审,企业自觉地、主动地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计划.
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环境标志制度为了增强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自觉性,ISO14000实行环境标志制度。通过环境标志,
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加以确认,通过标志图形、说明标签等形式,向市场展示标志产品与非标志产品环境行为的差别。推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形成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社会压力,以达到影响企业环境决策的目的。证明商标国
外的环境标志例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一个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的。该体系应
使组织能够:a)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b)确定其过去、现行和将来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以判定存何重大环境影响;c)确定有关的法津、法规要求;d)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e)建
立组织机构,重大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J)方便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审核与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序适宜性;g)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各件进行调整。4.1总要求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EMS)。整个第4节叙述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第二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企业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它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声明,它为企业的“行为、环境目标、环境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4.2环境方针a)适合于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对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企业应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4.2.1环境方针的内容企业的环境方针,一般涉及:(1)长远规划方面:一般原则,如:承诺预防污染,建立行为评价程序,符合法规要求;战略或计划,如:在投资政策及实施方面承诺考虑环境问题。(2)特定目标方面:承诺清洁生产目标;承诺减少某种污染物排放,节约资源消耗(如:水、电);优先考虑废物在组织内的循环使用。(3)产品方面:承诺达到法规限制及客户要求;以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指导产品开发、设计。25
献花(0)
+1
(本文系水71ox9xtcf...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