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gudian386 2022-02-13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位主人公——王秋湄,一生极其丰富多彩。出身行伍世家,先是投身报业,后来又远离政坛想从实业救国……虽从事多种职业,但始终不改文人本色,一生致力研究文字声韵,收藏金石书画及碑帖,工诗,精字画鉴定。

他的书法更是在民国时期名噪一时,民国时期著名的收藏家、书法家叶恭绰评“秋斋复工章草,世殆无与匹”;金石篆刻家简经纶亦评“五百年来第一人,宋仲温而后鲜有伦比”,现人朱万章亦认其书法,为岭南历代书家中,可以与中原抗衡十几人中之一。

余自幼喜欢书法,其中对王秋湄书法十分喜欢,共收得三件,除书法优美外,其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特写此供同好共享。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 章草书法

图源:香港佳士得

01

王秋湄

一生极其丰富多彩

王秋湄(1884—1944),名薳,字秋湄,号秋斋,亦名君演、世堂、摄堂。广州番禺人。幼年受教于光孝寺,后与马君武同在丕崇书院学习,然后就学于广东武备学堂,因其有革命思想倾向,未能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才转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后追随孙中山,于1904年先后加入了兴中会和同盟会,投身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19岁时在香港两会机关报《中国日报》任记者和编辑,并参与创办《平民报》《齐民报》等。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

1906年,与同盟会成员潘达微、黎起卓在广州万庵寺办进取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人才,同时为海内外爱国人士作掩护。1912年,他与黄节、高剑父、陈树人等响应友人黄宾虹的号召,共同创设广州“贞社”,研究金石书画。

进入民国后对那些所谓革命人士,做法不认同,对国家前途深感失望,从而远离政坛,想从实业救国,与潘达微等人加入南洋烟草公司,从事广告宣传方面工作。

后清白闲居拒绝为官,为此不惜与一些朋友拒绝往来,甚至得罪权贵和日伪要人,铮铮文人风骨,从此转向艺术研究金石书画及鉴赏古玩人生。

02

在艺林

交友圈极其广泛

王秋湄精通古文字声韵学及金石书画,在艺林交友圈极为广泛。

与同时代的书画艺术家如吴昌硕、黄宾虹、陈师曾、傅增湘、张善孖、张大千、谢玉岑、谢稚柳、吴湖帆、易孺、高剑父、陈垣、简经纶、傅雷、陈半丁、汤滌、黄节、商承祚等多有交往,他们之间经常诗画唱和,鉴赏文物,还多次在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共同举办书画展览。其中,诗与黄节相交至密,故有“唐面宋骨”之称,逝世后故友揖有《摄堂诗选》传世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交友圈广泛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和张大千在莫干山

王秋湄还深研佛法,自号“无念居士”,与民国四大高僧中,虚云禅师和印光法师交情甚深,潜心佛法,每天除诵经就是临池,超然物外颇潇洒自在。

03

书法独树一帜

章草书法颇受好评

在王秋湄众多名号中,还有一个“章草大家”, 在当时尤为行家称道。美术史家、南社成员陆丹林推崇王秋湄遍览历代碑帖,书法独树一帜,“对章草颇见肆力,是由赵松雪宋仲温入手,而近窥皇素的”,其“落笔潇丽”,“另外有一种美趣”。

章草于东汉至西晋为兴盛时期;迨至唐代,竟无以章草名世者。元赵子昂、明宋克并以章草名,此后章草几尽绝响;而民国擅长章草者,尚有王世镗、罗复堪、余绍宋、王秋湄、卓定谋等诸家,各具千秋。王秋湄章草字体融合先代诸帖,直续两汉,以草解隶,以隶成草,圆润流转中遒劲潇洒。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书法作品(陈永成藏)

谈到王秋湄的书法,他早年应从馆阁体入手,接受了严苛的训练,书风类赵孟頫;后转习章草,笔法自汉史游的《出师颂》《急就章》,张芝的《芝白帖》,三国皇象《文武帖》中得,并参以元康里巎巎、赵孟頫、明宋克诸家风格。从其书法作品上来看,因参汉简与魏碑用笔清刚峭拔,高古雅俊,才情极高,结体飘飘非凡,其状如横风疾雨,一扫章草雁尾而气泄之病,既有简中古韵,又有今草的气势和风姿。

王秋湄著有《章草例》《摄堂诗选》等多种,另著《北周造像》《汉石疑》这两辑提出许多新见解,可惜未能刊行。

以下我们再读两例,以窥其书法之奥妙。

王秋湄抒怀题诗一首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 怀题诗(陈永成藏)

30年代张善孖、张大千昆仲租住苏州的网师园,除作为吟诗作画、朋友聚会切磋的场所外,张善孖更在园中,养老虎进行写生,成为艺术界的奇观佳话。1935年端午节张氏招饮,酒中雅集,在张善孖画了龙舟竞渡图中,王秋湄抒怀题诗一首:

沉渊遗恨岂能休,

又见东溟欲倒流,

忠义不回天下士,

只余勇气写龙舟。

乙亥端午网师园雅集小饮,善子道兄写贻竞渡图,漫题奉教王薳

这首诗反映他对日本人在中国的倒行逆施充满了不满和仇恨,而我们国家勇于担当的忠义报国血性男儿太少了,自己只能停留纸上宣泄,表达他对现状的无奈和愤怒。

王秋湄写给好友简经纶绝笔信

被赞“五百年来第一人”,王秋湄凭什么站稳民国艺坛?

王秋湄写给好友简经纶绝笔信(陈永成藏)

在1944年的4月7日写给好友简经纶绝笔信,则反映当时社会艰辛和困苦及无奈,信中写道:

前月书来适卧病多日,今仍闭户静养,不愿知闻世事也。此番刧难总不戾,因果律怨天尤人究是浅辈。尊处文物不甚重损亦幸,但人言港难逾沪十倍,世态无常可胜喟感!潜弟陨身,家姐曾有函来,殆因全校绝粮而致此,亦不足深究矣。遐厂近状如何?其所藏有损失否?春草之眷在港甚困,渠又不能回,亦无法汇款,甚忧。灼云:大厂身后得汝琛料理尚妥,其遗物飘零在所难免,弟亦不愿过问其家事,难言也。港居大不易,兄能作沪行或补生计宜,善深不次。

琴斋我兄台右 摄堂顿首四月七日

信不长,字亦少有他典型章草风格,但字字珠玑,几无懈笔,内容涉及人物和事十分多。

据记载,王秋湄年轻时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诩,也不喜轻易为人作书,晚年时他的字人书俱老,也只是偶尔兴起才写几幅,因此王秋湄的书法存世不多。诸君感兴趣者,此文可再研读一二。

参考文章

1. 《摄堂诗选》序

2. 《何氏灵璧山房所藏秋斋章草》自序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