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看中华 青瓷 2

 nqj0108 2022-02-14

  河南省清凉寺村,在1987年从村中的玉米地中发现一所窑厂遗址,目前遗址已被重新填埋,不过,众多的青瓷碎片散落在田地之间。这是河南省矿坑研究所拍摄的影像,从500平方米的狭小区域内,发现了窑灶以及厂房的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青瓷,经鉴定,此遗迹为汝官窑旧址。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1987年清凉寺遗迹发掘现场【河南矿坑研究所】

  据说汝官窑之所以能制出那种蓝色是因为使用了玛瑙,釉药中那微小的气泡是玛瑙溶解之物,光润的气质因这种气泡而表现出来。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清凉寺遗迹出土青瓷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清凉寺遗迹出土青瓷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清凉寺遗迹出土青瓷及青瓷内气泡图像

  很多人致力于再现此种青瓷,把玛瑙碾碎混入釉药中,分析出土的青瓷碎片便可推测出玛瑙的用量,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中把容器烧制一昼夜,青瓷的色泽会因温度和火焰的些许差异而迥然不同,熄火后需要冷却两天左右,之后终于到了出窑之时,据说,熄火后青瓷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变为蓝色,即便在同一窑灶内,青瓷的颜色也会因放置的位置而迥然各异。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莲花式碗【汝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莲花式碗【汝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莲花式碗【汝窑】 细部

  汝官窑的粉青莲花式碗,这是仿照莲花形状而制的小型青瓷碗,淡蓝的色调,端庄的造型,满载着清秀典雅之美。汝窑的青瓷烧制于徽宗在位的不足25年之中,伴随着北宋的灭亡而烟消云散,现在世界上仅存60余件这梦幻般的青瓷。(粉青莲花式碗: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国宝之一。存世的汝官窑青瓷多双面开纹,唯独这件釉色匀润,内部无纹,是全世界仅存的孤品)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南宋及疆域

  公元1127年,北宋被北方的狩猎民族的国家金国所灭,宋王朝逃往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南宋王朝。据传汝官窑的陶匠们此时也大多移居到南宋。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贯耳穿带方壶【南宋官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贯耳穿带方壶【南宋官窑】 细部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贯耳穿带方壶【南宋官窑】 细部

  粉青贯耳穿带方壶,这是仿照汝官窑而建的南宋官窑的青瓷,釉药反复的涂抹其上,厚实地覆盖了容器整体,究竟是玉是瓷,几乎让人难以分辨,这件青瓷也是仿照汉代的青铜器“贯耳壶”而制的,南宋官窑的青瓷其外形仿照青铜器,色泽方面堪比玉器。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兽面纹贯耳壶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兽面纹贯耳壶

  兽面纹贯耳壶,是南宋官窑仿制的青铜器,自古以来青铜器就是用作各种宫殿礼仪的道具,是王朝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可是南宋的宫廷并没有青铜器和玉器,这是因为北宋灭亡之时几乎都被金国掠走的缘故。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弦纹瓶【南宋官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弦纹瓶【南宋官窑】

  弦纹瓶,南宋用这样的陶瓷器来代替青铜器和玉器,容器上的釉药与北宋时期的汝官窑相比进一步增厚,南宋的官窑为使青瓷更接近玉器,倾注了极大的努力。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浙江省龙泉阶级窑遗迹

  徽宗所认为的理想的蓝色也被民间的窑厂所继承,浙江南部的龙泉窑是南宋最大的陶瓷生产地,山表上至今还残留着南宋时代的窑址。这条长66米的沟渠,是利用斜面而筑的阶级窑的遗迹,据传,可以一次烧制超过8000个的陶器。(阶级窑:一种旧式的陶瓷烧制窑,因外形呈阶梯状而得名,雏形为宋代的分室龙窑,到了明代,福建德化出现了成熟的阶级窑,明末清初传至日本,称为串窑,对日本窑的设计有很大影响)据说始于十世纪的龙泉窑在南宋时代迎来了一个大转机。青瓷的制作开始极为重视釉药的颜色,龙泉窑接连的采用新技术,在改良窑灶的同时,能发出高温的松木作为燃料开始被使用,对于温度精确调节的技术也开始被引入,这种被称为“色见”的调整法是从南宋时期开始的,事先在窑灶内放置一块瓷器残片,在炉内烧制之后取出,根据煆烧程度推测其温度,同时调整柴薪的用量。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南宋窑址发现的青瓷碎片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南宋窑址发现的青瓷碎片 细部

  这是从南宋的窑址发现的青瓷碎片,表面涂满了釉药,甚至比材质本身还厚,釉药分为两层,为了烧出玉一般的润泽,第一次涂上的釉药在低温中烧制后再次涂上釉药,最后烧制而成。在釉药中悬浮着大小不等的无数气泡,这些气泡是因为在釉药中混入石英,在高温中精确调整之后所制出的。这是北宋汝官窑和南宋官窑的技艺融合而生的釉药。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颈瓶【龙泉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颈瓶【龙泉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颈瓶【龙泉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颈瓶【龙泉窑】 局部

  龙泉窑的长颈瓶,青瓷花瓶上朴实无华、了无修饰,南宋时代龙泉窑出现了上乘的釉药,这种色彩叫做“梅子青”,略泛绿色的蓝色釉药,光洁的通透整个表面,这种气泡较少的釉药是经过多次涂抹之后形成的,这种鲜明的外形与精心制作的蓝色表层相得益彰。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凤耳瓶【龙泉窑】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凤耳瓶【龙泉窑】 局部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凤耳瓶【龙泉窑】 细部

  盘口凤耳瓶,充满了典雅气质的青瓷,这种明快的浅蓝色调称之为粉青,这种蓝色正式青瓷一直寻觅的终点之一,充满微小气泡的釉药所带有的润泽正是长久以来中国的陶匠们所追求着的,它可以显示出玉器般的温暖。以玉的质地为目标的青瓷,在民间的窑厂龙泉窑达到了顶峰。可是南宋灭亡之后这种技艺便在世间失传。

  紫禁城内廷的一角,有末代王朝清朝乾隆帝日常生活的养心殿,乾隆帝把收集的众多至宝放置于此,观赏玩味。在众多的文物中,据说乾隆帝最为喜爱宋代的青瓷,宋代的瓷器绽放着高度成熟的光辉,这是雕刻在汝官窑青瓷上的乾隆帝的题词。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汝窑】 底部

文物看中华——青瓷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汝窑】 底部文字

  乾隆帝一心想要复原宋代的青瓷,可惜未能得偿所愿。

  温和的蓝色,润泽的肌理,汝官窑以及龙泉窑,宋代青瓷作为今日仍无法企及的梦幻般的青瓷,使人们继续陶醉于它的魅力。

  (青瓷 完)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