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元)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元)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元) 局部 山水画杰作富春山居图出自元代文人黄公望之手,描绘的是江南大河富春江的雄壮自然景色,图中的山与水并非原本的姿态。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依照自己内心绘出的理想风景。元代的山水画融入了文人们的思绪,产生了描绘内心风景的新表现技法。那么,它是以怎样的时代为背景呢? (黄公望【公元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 13世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不断扩大势力,蒙古族以压倒性的军事力征服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建立元朝。元朝顷刻间统一了整个中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局部 元世祖出猎图,这是元朝初代皇帝忽必烈外出打猎的情景。元代是一个以100万蒙古人统治超过7000万汉族人的国家,忽必烈制定了新的身份制度意图为蒙古人构筑牢不可破的体制。废除了录取官员的科举,封闭了汉族人参与政治的道路,对汉族人而言此时是一个痛苦的寒冬。在文人们间,汉族会不会丧失传统与文化的危机感日益严峻。 (注:元仁宗【公元1311年-1320年】曾经恢复科举考试,但依然存在排斥汉人的不平等现象)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自写小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自写小像 局部 自写小像,出自汉族文人代表赵孟頫之手。独自伫立在竹林间的赵孟頫。赵孟頫具有被元朝灭亡的宋皇室血统,其才能被元朝皇帝认可,并命令他为朝廷效力。很多文人认为,为异民族效力难以接受,在别人下野的时候赵孟頫却毅然选择踏入元朝仕途,希望能在宫廷中守护汉族的传统文化。 (注:赵孟頫【公元1254年-1322年】字子昂,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局部 窠木竹石图,仅用墨水描绘出竹林和枯木。亦擅长书法的赵孟頫将其书法运笔用于画中,浓墨与淡墨地分开运用,树枝、树叶的部分活用了文字的提勾、捺的书写技法,赵孟頫认为书画一律。在竹子柔弱外表中暗藏着一种拂去积雪的强韧。赵孟頫喜画竹子,认为其是不屈之志的象征。宫廷内,蒙古人伺机使汉人赵孟頫下台;在故乡,他则被视为叛徒。赵孟頫忍受着孤独寂寞埋头作画。通过书法技巧所绘出的竹子可以窥见赵孟頫想要保护汉族文化的那种不可动摇的意志。对赵孟頫而言,绘画亦是汉族的见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42岁时的杰作鹊华秋色图,此画是其前往山东省赴任时所绘的秋色,险峻之山与平坡小山分列左右,实际相隔遥远的两山同处一画,用青、赤描绘的山与房屋,这是流行于唐代的青绿山水技法。赵孟頫在绘画时认为古意为重,也就是必须重视古代绘画的精神。宋代绘画里所呈现出的美感因王朝衰落而被否定,其希望在唐代那种豁达的画风中展现出民族自豪。赵孟頫对山水画并不拘束于此前的写实形式,而是着力表现自己内心浮现的风景。胸中思绪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是赵孟頫所希望的理想境界。 把内心的想法如实地表现出来的新的山水画世界,期冀能对文人们带来深深铭感与极大的影响。 元代由于严厉的身份制度,诸多汉族文人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不得志的抑郁之中,文人们便在画中寻求自己内心的依靠。不久,文人们不断创作出反映自我人生并极富个性的山水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 鱼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 鱼父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 鱼父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 鱼父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 鱼父图 局部 鱼父图,出自生于元代末期文人吴镇之手的作品。吴镇很早便满腹学问但并无做官之志,一生始终孤高,他在画中提上了自作的诗:西风萧萧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垒,夜深船尾鱼泼剌,云散天空烟水阔。这是夜间的风景,由于孤僻而断绝与人交往的吴镇,所作几乎都是河川的山水画,用饱含水分的墨汁描绘出万籁俱寂的河川。水边漂浮的一艘小船,仿佛能听到漏刻之声般的寂静。坐在船头极目远望的人被认为是吴镇自身。吴振一边过着街边算卦先生的贫穷生活,一边继续绘画。绘画时吴镇最重视的就是写意,也就是反映内心。吴镇煞费苦心完成了这幅画,夜河就是吴镇孤独的内心风景之写照。 (注:吴镇【公元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四家之一,浙江嘉兴魏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