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衣,你们收到了吗

 新用户8489cL9T 2022-02-15

文:王鼎贤  聂传安


        惠州西湖之平湖正北边,有一元妙古观,香火很盛。

        有一天,一中年女子与一个十余岁的女孩来到观里。

        她们为何而来?要做什么?

        且看那个女孩王鼎贤的文章《寒衣,你们收到了吗》。

        上个星期六,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的后一天,妈妈便准备带我去元妙观祭拜。(屈指一算,此文写于三个半月之前。说时间飞逝,诚不我欺)

        据说人们会在寒衣节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有诗人道:“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而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给远道征伐的丈夫送寒衣,表达那最淳朴的思念。到后来,寒衣从寄给生者的棉袄变成了烧给去世之人的一片纸衣。(这段是必要的交待,因为寒衣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

        言归正传。到了元妙观后,我们听了卖香纸的大妈的话先去拜了大神们。观里也有像妈妈带着孩来拜的人,也有像夫妻俩(也有可能是男女朋友)一起来的,还有孤身一人在虔诚的祈祷着的。(这说明这天祭祀先人的人还是很多的)

        我和妈妈先点烛和香,便开始拜了。(母女俩一起,也是古老仪式的传承吧)

        而后,我们便准备去纪念那些逝去的亲人。纸钱寒衣(纸衣)都准备好后就去借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宝地。妈妈也按老样子塞了香油钱,然后点上烛和香,拜了两拜后便开始烧了。过一会儿,妈妈像从前一样的自言自语,感觉她是在跟另一个世界的姥姥姥爷隔空对话,并在用心灵感应着。(这是对先人的无限思念)

        火慢慢地烧着,它要将妈妈的寄送之物烧得干净了,才完成使命。(此时的火,似乎也是情之所聚)

        记得曾网上曾有这么一个问题:“烧透的寒衣是否真的能到达死后的世界,温暖逝去的亲人?人死后去了哪里?会继续轮回吗?”(估计这也是许多人的问题)

        我想,不管它能否到达人去世后的世界去温暖逝去的人,这都是活着的人的心灵寄托。(不求结果,但求吾心) 

        记得那年冬天与隔年的夏天,姥姥姥爷的相继去世让妈妈无比伤心,很久之后才走出那段阴霾。后来妈妈每年都会带我去祭拜烧香上坟,而每次她都会自言自语,似乎在与他们说说话。(让人感动)

        妈妈以前问过我信不信世间会有神、有佛、有鬼、有魔。(当妈妈问这个问题时,其实是想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我想了想,笑道:“当然不信,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啦。”妈妈却说了两个字“我信”。当时的我十分不解,可现在想来,这并不单单是什么迷信了。妈妈愿意信是因为那些东西已成了她在逝去亲人面前的寄托,会认为他们在极乐世界里是快乐的,只是来人间一游。(所以,有些多年习俗寄托着后人无限哀思,而不能简单以封建迷信论之,)

        火灭了,纸烧完了,烧得干干净净。(祭拜的结束,也是前文的呼应)

        姥姥姥爷,你们收到吗?(后人们尽心了,先人们就收到了)

        如果是这里的长期读者,看了鼎贤文章,会马上感觉到这是一个崭新的题材。

        也是,这里的一千余篇文章,这类题材可谓是第一篇。

        于是我们又马上意识到:生活中完全还可以找到别的崭新题材。

        这的确需要各位孩子去用心发现。

        另外,鼎贤此文写的母亲对逝去亲人的无比深情也深深地印入人们脑海,引起我们的共鸣。

        亲人已逝,唯有好好地活着,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