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清明

 zqbxi 2022-02-16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桔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邱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词句注释

展墓:扫墓。

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监门:守门人。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

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

钞关:明代征收内陆关税的税关之一。

藻野:像水藻装饰的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

袨(xuàn)服:华美的衣服。缛(rù):繁多的彩饰。

杌(wù):小凳子。

衵(rì)衫:贴身的内衣,有点类似于肚兜。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汗帨(shuì):古代妇女拭汗的佩巾。

锡注:用锡浇注的器物。

瓯(ōu):盆盂类瓦器。奁(lián):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流离:指离散、流落;淋漓、流泪貌。这里指客居的外乡人。

高阜(fù):高山。

清樾(yuè):成荫的绿树。

蜇蜇:众多的样子。

婢媵(yìng):指婢妾。

臻臻:茂盛的样子。簇簇:丛列成行貌。

横披:横幅。

鱼贯雁比: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盱(xū):瞪大眼睛直视。

白话译文

      在扬州,清明时分,城中的人们都会外出,家家户户都会去展拜先人的坟墓;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拜,也一定要在当天展拜完。因此轻盈的马车,装饰华丽的游船来来往往,展转行驶。平民百姓也带着菜肴和纸钱,来到墓地。祭拜完后,便席地而坐,共饮祭酒,啖祭品。……

        这一天,四方客居的外乡人、徽州与山西的商人,和有名的艺伎,所有好事之徒,没有不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在长塘青草上踏青游戏;在高山上斗鸡,在平地上踢球;在幽静的茂林里弹奏乐器。浪子们比武打架;孩子们放飞风筝;老和尚念叨经文;盲人说书讲故事;站立着的人众多,蹲着的人也数不胜数。傍晚彩霞满天,车马众多。女眷们在车上卷帘眺望;婢女们劳累而归,将采得的山花随处一插。车马整齐地排列着,争先恐后地进城。我所见到的,只有春天的西湖,夏天的秦淮,秋天的虎丘,尚能与此相比。然而,那些景观团团簇拥在一起,就有如画家的横幅;唯有今天这景象是象鱼那样连贯,象雁那样排列飞行,舒展开有三十余里,正如画家狭长的横幅画卷。

       南宋张择端作了《清明上河图》,追摹了汴京的景色,充满了思念故国之情。而我睁大眼睛观赏,能不会有这种感情吗!(朱熹注曰:“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而意远矣。”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石公,又名维城,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汉族,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不少作品表现其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