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访谈 | 李茂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黄俊俭书法 2022-02-16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李茂年 1956年生,江苏扬州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扬州市书法院副院长,扬州市江都区书协主席。

书法作品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国家级书法展览9次,并分获不同等级奖;2003年,在首届国际“敦煌杯”书法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甘肃省委联合授于“书法百家”称号。

有《砚边点滴》《论草书》《书法的传承与觉悟的境界》《书法是什么》《书法润身》等文章散见于各专业报刊。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李茂年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关于草书,李志敏有着精辟的论述:“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如今,草书已成为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比较喜爱的一种书体。你深耕草书创作几十年,对草书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那么就请你先谈谈对草书用笔的理解。

李茂年:草书的用笔原理同楷书、行书完全一样,仍旧是要求圆笔中锋。有的人认为,草书书写速度快,就要忽略笔法,这是一种误解。草书尽管书写的线条快速盘绕,但仍要求笔毛不扭曲,笔尖笔心在点画中心运行,哪怕笔提到只用锋尖在纸面上跳跃,仍然是笔心触纸。如怀素草书的线条,虽有时细如游丝,却像钢丝那样崩得很紧;虽然转折处以圆代方,但决无塌肩之病,有将钢条化为绕指柔之妙,世人称之为“折钗股”,是草书用笔的最高境界。所以,草书的用笔比楷书、行书还要难掌握。因为行笔慢时,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调整提按,但快速运笔时,则要使草书的气势不断,把握中锋,借势逆出笔,此时仍有提按与顿挫贯穿其中,实在是要有很深的功夫才能做到。怀素草书的“气成乎技”说的是草书的气势是由高超的用笔技巧来保证的,不讲用笔、胡抹一气的“草书”只能是“江湖”书法。因此,学习草书当步步为营。楷书笔法功夫扎实时,才能以较快的速度写行书;行书笔法功夫扎实了,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写草书。在初学草书时,先写得慢一点,然后逐步加快,等到用笔习惯成自然时,功夫已成,气势已成。同时当注意学养也要成也。

黄俊俭:一个书法家最好的自述就是他的作品,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书法家,就必须读懂他的作品。书法家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这两个问题,对传统和创新的理解不同,构成了书法家不同的作品风格。那么,你是如何理解传统和创新的?

李茂年:我认为,历史上有的现在仍然存在的就是传统,如名碑法帖;历史有而现在没有了就不是传统,如懒婆娘的裹脚布。要继承传统,首先要敬畏传统,当与古为徒。继承传统最可贵的是:既能继承古人的法则又不背离时代的潮流;既能追求当今的风尚又不同于他人的俗弊。此表现为传统继承之大气象也。


在古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即是创新。从写字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是学书者的三步曲。当以“我”为中心,使“我”成为衔接古代与未来的中间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而走出一条继承、化合、创新之路。

黄俊俭:你在《和今人韵之六十感怀》中写道:“笔墨生涯甲子年,浑然如梦亦如烟。浮名不抵三杯酒,废纸休值半文钱。得意无非书有进,关情器识首当先。诸君同持明心志,艺海楼高上接天。”这首诗是你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请谈谈你的学书过程。

李茂年:书法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杨振宁教授讲:“要研究自然科学,首先要了解中国书法。”可见,中国书法艺术的外延和内涵是如此地宽博和深遂。我认为,书法艺术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哲学的微言奥意,史学的深邃精密,绘画的气韵生动,诗歌的一片天籁,武术的刚柔相济等,书法都能兼收并蓄,从而丰富了自身。要具体谈到我学书法的过程,当始终坚持四个“一”,即:一天临帖,一天创作,一天读书,一天思考。这四个“一”实际上是学书中继承——化合——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便不称艺术。书无古人,学无师承;书无自己,安有立足之地?笔性、墨性,皆人性也。用墨的浓淡枯湿,用笔的提按顿挫,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言不虚。楷要行写,行要楷写;草字隶写,隶字草写,利于作书。


学习书法是个动脑、动手、用心的过程。今人把学书的过程分为四境,即痴境、稳境、醇境、化境。四境之说也符合孙过庭“分布——平正——险绝——平正”之说,是从痴境到化境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化境者,是一个书家功夫已成,学养和境界已成,总之是做人已成。


我认为,一个书法工作者须具多才多艺之造诣;须心怀大德,做人方正;须通音律,娴文章,善绘事。要多读书,读书多,则眼界明,心胸阔,容颜美,气质换,积理富。其一股大气、正气、真气扑面而来,溢于字里行间,俗气尽去。

黄俊俭:在你几十年的学书生涯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茂年:书法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我学书感受最深的是七个字:没有什么了不起。古人称书法为小道,承载不了国家和民族政治、军事等重大主题,古人亦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说。游者,玩也。历来的艺术家皆是玩家,何谓“没有什么了不起”之说呢?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当兵打仗,将军百步穿杨,卖油翁注油而不沾钱眼边,怎么做到的?各有一家功,贵熟耳!我以为,一个书法工作者要谦逊和自律,当努力崇尚“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之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会写几个字而盛气凌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书法工作者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结好,为人立身,一谦四益。人民群众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书法家,我们就是要卷起袖子,放下架子,要为百姓而创作,不要为厅堂而书写。只有这样,书法艺术创作的源泉才不会枯竭。所以,一个书法工作者,一不要自高自大,二不要妄自菲薄。人们常说,欲学书,功夫在书外。这个“外”不是功夫问题,不是学养和境界问题,而是做人问题。人品高于艺品,是一个书法工作者一辈子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标准。

李茂年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2年2月16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