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国栋:儿时记忆“小喇叭”

 晋南道 2022-02-16
儿时记忆“小喇叭”

                                               
童年是一首萦绕在梦里的歌谣,记忆是掠过湖面的沙鸥。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有“小喇叭”陪伴的日子如此惬意,让我度过了童年最美妙的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还相对闭塞,物资匮乏。我们也做着各种相对原始简单的游戏。滚铁环、转陀螺、跳皮筋、荡秋千、斗草、蹦方、顶拐。唯有这“小喇叭”响起的时候,才顿觉一股清新的风传来了外面世界的讯息。各种奇妙的幻想也因此而打开了一扇窗。
故事爷爷故事多。孙敬修老人讲起故事来,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总是能吸引住小朋友的心。“摇钱树,两只杈,两只杈上吐银芽;摇一摇,开金花,柴米油盐全靠它”。儿时的歌谣如此真切,似乎那时一个朴素的道理便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幸福要靠勤劳的双手去从创造。

记得有个广播连续剧叫《抓来的老师》。讲的是红军游击队俘获了一名县太爷吴先生做人质,令其在保安部里当官的儿子用枪支物资来赎人。红军游击队的宽容优抚,艰苦奋斗,为穷人翻身闹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的信仰深深震撼了吴先生的心。这白胡子老头儿经过几番思想斗争终于答应为游击队的孩子们当教书先生。孩子们也逐渐认可了这个“白狗子先生”。一个叫海伢子的小女孩乖巧伶俐,知书达理像极了吴先生的孙女,每次看到她,吴先生总是拿出一支簪子喃喃自语“要是我的孙女在身边该多好啊!”海伢子也总是照顾吴先生,跟着他读书习字。后来国民党对红军游击队发起了疯狂的围剿,游击队抵挡不住,死伤惨重。吴先生和海伢子互相掩护却最终死在了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的枪口下。听到这里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恨死了吴先生那个执迷不悟的逆子。我深信等到解放了,有朝一日,吴先生的孙女一定会拿着她爷爷留下的那支簪子来到海伢子的坟前献上一束花,还会流着泪叫一声“姐姐”,尽管她们俩从未谋面。

记得小喇叭主持人总讲一部叫《让生活充满爱》的外国小说,说的是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小男孩安利柯的故事。他活泼可爱,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不同寻常的人或事;他阳光帅气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总能揣摩出别人的心思。相比之下我是在村子里简陋的环境中度过小学的,戴着近视眼镜的敲钟老头儿总是把那块槽铁挂得高高的,以防止时间还未到便有捣蛋鬼敲了下课铃。我的启蒙老师教我们识字做游戏,唱那“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的歌谣,我不是安利柯,也从未意识到那就是爱。许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爱的教育》,如今读到其中的篇章,我还能回忆起当初“小喇叭”里传出的主持人银铃儿般的声音,便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记得小喇叭总是播放一些动听的音乐。当美妙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响起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画面。有一首曲子叫《钟表店》,教堂的钟声响过之后,钟表的发条铮铮作响。钟表老师傅出门了,木偶们高兴地开始玩耍,它们在桌子上沙发上扭动着身子走来走去,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时而走过尺子搭就的独木桥不小心掉了下来在地上打滚儿,半天起不来;时而狭路相逢互不相让大打出手滚作一团。不一会儿大摆钟框子的小门儿打开了,一只啄木鸟也来凑热闹。它一步三摇出来“咕噜噜”转动小眼珠东张西望,“布谷、布谷”叫了两声,转身蹦回去了。不久钟声再一次响起,这时钟表老师傅回来了,木偶们玩累了无法回到原地。它们横七竖八地散落到地上。老师傅摸不着头脑,看着乱七八糟的屋子惊奇地瞪大了双眼。这是音乐赐给我的“情景剧”。这美妙的情景,当初我就已经看到了。
记得“听音乐编故事”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我能准确地分辨出收音机里传出的各种声音。那大概是清晨闹铃的叮铃铃;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吱呀一声门开了,汽车驰过原野扬起一阵沙土;泉水叮咚响;笨拙的大象喷起一股水珠子;狮子老虎的呼啸声;狗熊踩在一个圆球上慢慢经过跷跷板。或许还有松鼠在枝头蹦来蹦去;蜜蜂在花间嗡嗡飞舞;人们的欢呼声阵阵响起;优雅的大提琴低鸣,应该有一只美丽的大天鹅昂首游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天鹅的背上一定驮着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我疑心是有个孩子星期天早上起来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定有化了妆的小丑穿了硕大的鞋子站在舞台中央,用一根拐棍儿指挥一群动物演员在进行马戏表演。台下的小朋友欢呼雀跃,笑声、掌声、惊叹声此起彼伏。我又疑心这是一个孩子在大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我最终也没能写出我想编的故事,也不知道北京、复兴门到底有多遥远,也不确定编辑阿姨是否会从雪片般的来信中有幸抽到我编的故事。
记得当时有一部西德故事影片《英俊少年》。我不止一次听过该影片的录音剪辑。大约是讲一个叫海因切的小男孩,母亲去世,父亲被诬陷偷了银行的钱而被捕入狱。海因切的外公是个自私保守、刚愎自用的倔老头儿,他家族显赫,看不起穷困潦倒的海因切父亲,一直反对自己女儿的婚事。女儿去世后这老头陷入极度的内疚自责之中。这个叫海因切的孩子竟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抓住了真正的罪犯,为父亲洗脱了罪名,消除了外公与父亲的隔阂积怨。我最为羡慕的是海因切天生一副夜莺般的好嗓子,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如何被迫寄人篱下,都没有阻挡他快乐地歌唱。那一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最终成为经典。夏日午后,暖阳融融,清风习习,每当这熟悉的旋律缓缓响起时,我总有一种怅茫若失般的陶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起“小喇叭”;想起无法阻挡的成长,亦如那再也追不回来的童年时光。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还记得这首童年的歌谣吗?还听得见妈妈的呼唤吗?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 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还能找见儿时遗落在田野里的足迹吗?
“捉几只金甲虫绿蚱蜢,采几朵紫云英野玫瑰,山野里的浆果是多么甜,美丽的石头也闪着光辉。啊,祖国的大自然,多么美!处处有宝贝。”踏遍千山万水还记得曾有一株叫紫云英的花在儿时的梦里静静绽放吗?
似乎所有的美好一夜之间都烟消云散。田间的花香,奇妙的幻想都遁于无形。网络如此发达,自媒体光怪陆离,再也没有孩子愿意沉下心来去听广播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无孔不入,各种花式直销声嘶力竭,再也找不到一束真正属于孩子的电波了。“小喇叭”也在几番挣扎后归于沉寂。
我的孩子也在转瞬间变成了一个毛头小伙子,他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城市里穿梭。《阿衰漫画全集》似乎是他的最爱,有时他看着看着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稍大一点就象大多数孩子一样变成了“低头族”,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拒绝沟通;把书籍束之高阁拒绝阅读,彻彻底底地打败了我。他永远也不会明白我的童年埋藏了多少美好与缺憾。假如记忆可以复制我愿把有“小喇叭”陪伴的这段时光复制给我的孩子,让他懂得爱与真诚才是这人世间最美的珍珠,让他也由衷地喜欢音乐,热爱文学,实现我不曾实现的儿时的梦想。
几多美好,几多悲伤。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匆匆独行,忽然就发现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些日子了,世上存在着一种不流泪的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忽然就发现路的尽头并不是你想要的远方。
寒梦依稀惊往事,
乡关月满染秋霜。
独行难觅来时路,
回首踟蹰欲断肠。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稚气未脱的童音只在梦里窃窃私语,难说再见… …


作者简介

陈国栋,本科文化,山西浮山县人,浮山县第二中学教师。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尤喜文字涂鸦。自幼农村长大,沐浴乡韵民俗,传统曲艺。熙攘纷扰中抱朴守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