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娟|烟火气息的元宵节

 文乡枞阳 2022-02-17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元宵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它既是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也意味着春节的结束。这一天过后,春节里休憩欢娱的古代劳动者们又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了。如今虽然时移世易,但元宵节依然是我们割舍不掉的精神符号,人们仍习惯在节日里团团圆圆。
节前,我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父亲因脊椎病痛不能下楼行走,也就无法在外就餐;而我又开始了“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状态,本不打算相聚过元宵节。可在与父亲商量的过程中,父亲说在外读书的孩子们以后很难有机会在一起过元宵节,今年很是难得,他坚持让年过七旬的母亲少烧几个菜,让孩子们来团圆下。
听着父亲的述说,我脑子中闪过曾经看过的一段话:“一个家最高级的仪式感,是烟火气。家和房子不一样,房子是冰冷的建筑,只有当房子里有了爱的人,有了烟火气,才有了温度。”是啊,没有我们齐聚于此,父亲的房子在元宵节里那该是多么冷清。我立即同意了父亲的提议,并主动请缨说晚餐由我来掌勺,我要学会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只有兼顾二者,人生各种角色方可不缺位。
随即与母亲商量菜单,不仅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与喜好,还要考虑到家乡传统菜肴,特色的鸡汤泡炒米、清蒸鳜鱼、油焖大虾、蒜苗肉丝……仪式感满满的汤圆必不可少,缺了汤圆的元宵节也就缺少了灵魂。十五道菜名单跃然纸上,看着菜单的父亲脸上爬满了慈爱的笑容,正所谓孝顺孝顺,合理的顺从老人心意也是一种孝

今年我家的元宵节没有欧阳修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没有戴复的“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没有辛弃疾那脍炙人口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诸多的古诗词中描写的元宵节的盛况与浪漫。有的是炒锅在灶台上滋滋作响,炊烟伴随着饭香袅袅而起;有的是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笑语满堂;有的是孩子们大快朵颐的吃相;有的是将爱变成食物,呈现在餐桌之上;有的是将尊老爱幼的美好家风,在烟火中悄然传承……
从父亲家出来已是夜里九点多了,看着马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与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我觉得我们家的元宵节过得分外有烟火气息。其实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都轻轻地触碰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团团圆圆。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