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ppt复习课件
2022-02-17 | 阅:  转:  |  分享 
  
课外古诗词鉴赏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一、考纲考题分析考纲要求:(1)课外内容;(2)初步鉴赏。考题形式:两个选择题,共4分。
(1)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考题内容:①内容的把握;
②语言的品味;③情感的表达。1.答题准备:结合
(1)标题(2)作者(3)注解(4)诗词(5)选项等信息,感知诗词的内容和主旨。二、解题技巧(1)
标题:往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如《钱塘湖春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作者:不同的作者,笔下就有不同内容、思想和风格。如陶渊明、杜甫。二、解题技巧1.答题准备:结合(1)标题、
(2)作者、(3)注解、(4)诗词、(5)选项等信息,感知诗词的内容和主旨。(4)诗词:①注意诗词中的景和物。如:
杨柳、长亭、酒等,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月亮、夕阳、西风等,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②注意诗词的结尾句。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注解:有的介绍作者情况或写作背景,有的注明字词的读音或意义。二、解题技巧1.答题准备:结合(1)标题、(2)作者、(3
)注解、(4)诗词、(5)选项等信息,感知诗词的内容和主旨。通过以上四步,基本上能初步感知出诗词的内容和主
旨。(5)选项:姑且认为八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进一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主旨。2、开始答题:特别提示:选项的错
误一般不会是整句地错,而是某个字或词的错,因此判断时需心细眼明。二、解题技巧第一点:字字落实。结合选项对照诗
词,逐字落实。看是否有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内容。答题时,一定要把握住以下两点!2、开始答题(把握两点):二、解
题技巧第二点:反向思考。命题人有时故意把一些概念弄反,做题时要反其道而行之。(1)表达方式:记叙与描写、议论与抒
情。(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实写与虚写、远景与近景、正衬与反衬、直接与间接、乐(哀)景与乐(
哀)情。(3)语言风格:豪放慷慨与婉约细腻、浓艳华丽与朴素自然。(4)作者境况:高兴与悲伤、沉郁与豁达、升迁与被贬等。(5)
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设问与反问、是否对偶等。三、考题示例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guī]日头欲出未
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
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
项是(?)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犹含态石披衣
”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
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BC四、真题练习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
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
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
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自言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调豪放粗
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BD1、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2)题。四、真题练习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第(1)~(2)题。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簟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①别院:
小院。②簟(diàn):竹席。⑶觉(jiào):睡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
“夏”字点明时令,“深深”“清”两词显出了气氛的清幽。B、次句写诗人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展现出明艳的风姿。C、第三句从“树
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更显得小院清凉静谧。D、末句写诗人睡醒之后听到流莺啼叫,感到小院十分热闹。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以“夏意”为题,着眼点在“意”。B、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出清凉静谧的气氛。C、诗人托物言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谈自在的情趣。D、全诗表现了诗人于炎热盛夏中悠闲旷达的心境。DC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