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你的情形如在昨天,今天又送你去学。”老公笑着对女儿说,声音中无限感慨。
“接我已经是去年的事了,虽是一个多月前,却是两年分水岭。”女儿调皮地反驳。
晨光微曦,目送环球公司的“网约车”缓缓离去,定格在眼前的却是彼此挥手告别的刹那。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爸爸,您想不想我呀?”几天来,随着开学日期临近,女儿自问自答的次数与日俱增。
“老妈老爹拜拜。”“我已经开始想你们啦。”手机清脆的滴滴声提示有新消息到来。打开一看,是女儿在家庭群聊“浪里那个浪”上发的留言。
“不急。”“慢慢想。”我回复。
“没关系。”“使劲想也能想到放假嘞。”紧接着是一个嬉皮笑脸的表情。
转身回家,6:40。移开行李箱的空间格外宽敞,沙发上的书包空空如也,大多数零食人去盒空。
“身份证装好了吗?”“学生证拿着了吗?”“核酸检测证明带了吗?”“手表是否充电?”“手机、电脑、平板及充电器装齐备了吗?”“衣服、手套、围巾整理了吗?”“健康码、行程码截图了吗?”“零钱装口袋里没有?”“肉丸和热奶装书包里没有?”有的问题已经重复多次,女儿依然不厌其烦。“好了。”“带了。”“放心吧。”回想自己的千叮咛万嘱咐,不禁粲然一笑:女儿已经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当妈的干嘛还自作多情?难道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难道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难道这就是复恐匆匆说不尽?难道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回想女儿寒假归来,受疫情影响,可谓“道阻且长”。“我还没有买到车票,费用已经累计一千有余。”女儿总结。刚开始买郑州的高铁票,郑州沦陷,退票;由于买不到洛阳的高铁票,购买飞机票;学校提前放假,改签机票;由于洛阳属于中风险地区,保险其间,学校建议更改路线,退票;辗转购买至阳城的高铁票,结果期间山西省拒绝河南人下高速,紧急退票;最后途经新乡,各地长途汽车已经停运。怀揣出行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冒着被隔离的风险老公前去接她,回家后多次核酸检测、居家自行隔离……
思绪继续前移。不速之客新冠病毒是送给女儿这届高三的特殊礼物。原该紧张的高三,寒假开学时间一拖再拖,直至阳春三月,高考顺延一个月;9月,独自一人,背起行囊出发,走入大学校门,开始高校新生活;2021年寒假,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大一的女儿和同学们留在湖南、嗨在长沙……
思维开始跳跃。“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响彻耳畔,朱自清的《背影》渐渐淡去,“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思念席卷而来……
希望2022年,我们能摘下口罩,露出微笑;回家之路不再被疫情干扰;送行变得快乐而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