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了这么久的中国人,你了解中国文化吗?

 正在读 2022-02-18

这是「正在读」的第37篇原创文章

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你在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是在举国上下欢庆「十一」的时候?是客居他乡,吃不惯外国餐食,意识到自己有一个「中国胃」的时候?是在家族中秋团圆,和乐融融的时候?还是身处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依然会被穿越千年的古诗打动的时候?

当我们提到骨子里共同的认同感,我们所指的「认同」究竟是什么呢?比起我们共同生活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可能是绵延几千年的传统,以及在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的文化血脉。

我常常惭愧的是,在潜意识中和情感上认同中国文化,但在理性认识上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性的了解。而最近阅读的这本《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将零星的碎片串成了线索,更能将我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自我的思考向前推进了一步。

读懂传统文化,就是读懂我们自己


许纪霖是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和知识分子研究领域建树颇多。《脉动中国》这本书,脱胎于他的知识付费课程《中国文化30讲》,以极为简练清晰的叙述方式,提供了「一张认知中国传统的整体地图」

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在书本一开头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许纪霖认为,现代文明无法落实人的安身立命。科技的极速发展与物质的极大富足,给人类生活及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空虚和困惑。

我也常常思索,人们苦苦追求的「好日子」到底通向什么?有家、有房、有车、有娃的日子,在形式上美满,但真的能解决人们心灵上所需要的意义感吗?更何况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样形式上的美满也仍然是天方夜谭,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内卷」中被消耗。

然而在人文传统中,有可能找到解决我们困惑的资源,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意义感。这正是传统复兴的原因,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



古为今用,解决人生困惑


《脉动中国》一书,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作为起点,首先理出了一条儒家的发展线索,让读者一览中国文化的核心结构。儒家对建立中国文明的社会政治秩序与道德心灵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儒家所埋下的道德理想,至今也可以为迷茫的人们带来鼓舞。

孔子的「仁」「义」「礼」,提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创造了一种带点神秘主义但又颇为大气的生命气质;直至北宋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格理想,成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君子的力量源泉。

▲ 影视剧中的孔子

《脉动中国》讲完儒家这一条线索,将眼光放宽,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儒、道、法、墨」的互补结构。为什么治世是儒家,乱世成墨家?为什么中国历代统治者喜欢「外儒内法」?而从庄子的思想中,我们如何学习在不自由中获得自由、实现人生的进退平衡?许纪霖教授的讲述,不失学者的严谨,但又深入浅出,极富启发性。

在《脉动中国》中,既有对中国文化的学理探讨,又有对「中国社会讲人情还是讲信用」「中国人际关系的秘密在哪里」「假如没有西方的影响,中国会产生资本主义吗」「江湖社会的法则是怎样」这些有趣问题的解答,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


它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为读者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阅读相关著作提供了一张可以按图索骥的地图。读完不仅感慨,智慧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的血脉中。


无问西东,无问古今


在《脉动中国》中,许纪霖提出了一个「时间中国」的概念。

中国古代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权力版图也几经变迁。在古人的概念中,只有「王朝」和「天下」。而「时间中国」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朝历代之中贯穿的一条文明的线索。


在《脉动中国》的「结论」一章,许纪霖说,「……传统内在于中华民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你不了解传统,就无法理解中国的现实,更不可能展望民族的未来。」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遵循西方文化还是沿袭中国文化,总是会出现极端的看法。我们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呢?在这里,许纪霖提出了「无问西东」的观点。在新旧交织、中西交织的当下,不同文明之间「必定是互相改造,内化为对方」。

「中国文明的希望,不在坚守,而在改造;不在因袭,而在创造。」而站在当下的每个你我,都是这个文明共同体的一员,文明的进化与创造,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并行的。
梦元

精神杂食类动物,书店打卡狂魔,咖啡成瘾者,猫奴。

编辑 | 静姝
图片 | 网络

推荐图书


扫码购买《脉动中国》(作者签名本)

限时7折

优惠截至10月3日20:00

你可能错过...


  /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