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罕岭游

 生机饮食养生 2022-02-18

王罕岭游
王罕岭
王罕岭游
王罕岭右军古金庭观遗迹


王罕岭,剡东大湖山的一条古道。大湖山,四明山脉南峰,与天台山脉青天岗南北向相而揖,中为剡界岭即剡溪和奉化剡源江的分水岭,也是四明、天台两脉的分水岭。大湖山海拔896米,山径崎岖,树木郁葱,泉水叮咚,风光宜人。

2011.1.24日,在我离开新昌的前一天,新昌县政协秘书长徐跃龙先生邀请我到沙溪镇的王罕岭一游,说这里是王羲之晚年隐居的地方。

我看到过潘丽萍、俞颖颖2010.11.3的文章。此文介绍说:王罕岭四面山体陡峭,平均海拔近六百米,古人把它比喻成户枢,描述成“高岩万沓,遂涧千廻”,“不三四层天可升”的神仙之地。

我也早有到王罕岭一游的愿望。

在新昌的数年间,徐跃龙先生给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这次邀请我到王罕岭一游,也有为我送行的意思。我当然十分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同行者中是一位热心追寻王羲之隐居地的袁伯初先生。

车子驶向大湖山的崇山峻岭。袁伯初先生向我介绍说,王罕岭这个地名,在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王羲之旧宅及金庭道院遗址,即坐落于王罕岭山中。他还说,他查阅过相关史料,有南朝·宋陈永秩《右军祠堂碑文》记载:“右军隐剡东,创金庭道院于罕岭。”唐代路应撰文、陈永秩督造刊刻的《右军祠堂碑》记载:“书圣王羲之晚年弃官隐剡东,结庐隐居,并创金庭道院于厂岭。”里湾古时称厂岭,即王罕岭。《剡录》记载:“罕岭是右军见山岭崇峻,以为罕见而谓之。”清代学者俞函三著《沃洲小记》说:“王右军隐居并创金庭道院于罕岭,嵊东金庭观系唐宋后移造。”

行走之间,徐跃龙先生和袁伯初先生不断地向我介绍王羲之王罕岭右军旧宅、古金庭观遗址分布面积约58000平方米的情况,介绍遗址南临前门山,东依沙溪岙,西邻上马郊,后靠月亮山的胜景,介绍里湾村山水的佳美,古柏、古树成林的丰茂。里湾村民居多幢,多依山势而筑。村前有千年以上古柏一株。村的北侧月亮山脚遗存古井一口,相传已有千年。

我们在“王罕岭右军旧宅保护区古金庭观遗址” 碑前合影留念。碑为2008年时新昌县政府所立。

我们还在村口西端的上马石上徘徊停留,在龙潭湖边看水波不兴,看远山乱云飞渡,心情为之一畅。下得山来,又看了王羲之庙。

临近中午,在跸驻村午餐。跸驻位于奉化市溪口镇西南,溪口风景区境内。相传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缪亲往探望隐居在奉化某村的陈殿中监,驻跸于此,于是被称为跸驻。午餐的菜蔬都是海货,丰富而实惠。

这次王罕岭之行,内容丰富,使我受益匪浅,而给我启发却是:

一,王罕岭地理位置的独特,山水风光的秀丽奇伟,确为世所罕有。

二,王羲隐居之说,以南朝·宋陈永秩《右军祠堂碑文》 “右军隐剡东,创金庭道院于罕岭”的记载,与东晋时代距离较近,最为有力。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的说法都只能作为参考。

三,王羲之晚年在这一带游山、采药、访友,活动并隐居,需要他的同时人如许询、许迈、谢安、孙绰、支遁、蔡谟等人活动的史料来佐证,才更有说服力。

2011-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