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弗言,言者弗知”,语出帛书《老子》,对应着通行本第五十六章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里的两个知字都应读作“智”,郭店楚简《老子》即写知为智。弗是不的意思,今吴语方言说“弗当心”,即为不当心。言,说也,包括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述。
白居易有一首《读老子》诗:“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诘问得真妙!所谓知者默,即是对“知者弗言”的理解和概括。本着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的原则,那么洋洋洒洒言说了五千字的老子自然就算不上智者了。但如果按照孔子“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的标准,老子则是当仁不让的君子。因为相比其他诸子,五千字的《老子》无疑是非常简约的言说了。
从某种角度上解读,“知者弗言,言者弗知”似也有“整瓶不摇半瓶摇”的意思在:真懂的人反倒默默不语,滔滔不绝的人往往是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