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南宋名臣虞允文

 泊木沐 2022-02-20

有个词叫“出将入相”,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能文能武,出征可以统帅三军,入朝可以统领百官。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形容词,不过在历史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伟大人物,南宋名臣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一位。虞允文是唐代名臣虞世南的后人,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当时的宰相房玄龄起名。

公元1142年,虞允文31岁,这个时候他还是布衣之身,没有考取功名。这一年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和金国签订了卖国和约《绍兴和议》。在和约中,宋高宗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进贡金银丝帛无数。签订和约的消息马上激起了南宋百姓的愤怒,无奈皇帝和秦桧贪图安逸,只想换取奢靡生活,不管山河残缺。虞允文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功名,挥师北伐,收复河山。

公元1150年,金国完颜亮篡位夺权,成为金国皇帝。完颜亮野心极大,一心想要占据江南,为此他开始了长达11年的准备工作。这期间,完颜亮重建开封汴梁,想要把金国的都城迁到这里,准备随时与南宋开战。到了公元1161年,完颜亮正式迁都开封,同年9月撕毁《绍兴和议》准备率军南侵。由于南宋朝廷自岳飞死后已经有将近20年没有认真练兵,宋军在与完颜亮的对抗中节节败退,很快就退到了长江边上。

如果金国军队渡过长江,那南宋朝廷将会迎来灭顶之灾。这个时候,皇帝首先想到的是继续逃跑。这时,虞允文已经中举多年,还数次出使金国,凭他对金国的了解,不能求和,也不能退让,必须给完颜亮迎头痛击,才能保卫住这仅剩的半壁江山。随后虞允文主动请命前往前线。

公元1161年的十一月,虞允文赶到两军对峙的采石矶。来到前线后,虞允文看到的是一团乱象,宋军统帅想要逃跑,前线无人指挥,随时都有可能被金兵攻破防线。虞允文丝毫没有因为他是文臣而推卸责任,他首先号召军民共同应战,其次利用宋军擅长水战的优势,在金兵渡江时给予痛击。

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采石矶大捷”。在这次战役中,金国皇帝完颜亮死于乱军之中,南宋军队大获全胜。当时朝中统兵多年的老将见到虞允文都主动问候,这样的护国战役竟然是一介书生指挥的,让三军将领感到羞愧。

采石矶大捷之后,南宋皇帝首先想到的还是苟且偷生,又派人去金国议和。虞允文费尽千辛万苦开创的胜利局面马上不复存在,皇帝不争气,名臣也蒙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