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精力过剩怎么办?

 药师海印月 2022-02-20

孩子精力过剩怎么办?

  这类孩子大多聪明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部分孩子被列为差生。 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在于,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作不听话或不规矩。

   据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辛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者所占的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同时也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

  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被列入类似朽木的差生中。 研究显示,孩子的精力过剩主要受到了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就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作不听话或不规矩。

   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出去,他们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通过实施一项试验计划,科尔辛卡博士总结出了应对精力过剩的孩子的办法: 建立亲密关系。

  作为父母和教师,主动和精力过剩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其潜台词是:你并非人见人厌的坏孩子。此举可帮助他们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因材施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可以向他们提出较难的问题,或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这样他们就不会盲目地自高自大。

   多与大孩子玩。鼓励他们与大孩子为伴。正因为他们精力过剩,让他们与比他们大二三岁的大孩子为伴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保护他们的独立性。精力过剩的孩子往往较早懂事,也较早成熟,由此让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早些享受独立性甚为重要。

   帮助他们克服自满情绪。这类孩子很可能因出类拔萃而产生自负情绪,家长和教师须合力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只是在某些地方比较好。 扩大他们的视野。经常带他们去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天文馆等地方,让他们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通道得以发泄,同时也可帮助他们知道天外还有天。

   这类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教育须耐心。

【附】精力过剩表示体力用不完,形容人的活跃。精力过剩论是西方古典游戏理论的一种流派。又称“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为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体内存在着一定量的精力,并存在着将精力释放于有目标的活动(工作,维持生存)和无目标的活动(游戏)中的倾向,而游戏则是由于生物机体内用于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

  剩余精力愈多,游戏就愈多。低等动物的精力全部或大部分用于维持生存,没有或较少有剩余精力,所以便没有游戏或很少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存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于是就有较多的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