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癫痫的治疗,迷走神经刺激(VNS)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癫痫多发于婴幼儿和老年,同时也可继发于损伤应急和外科术后,甚至术后恢复期。癫痫通常可控但是难以治愈,即使应用现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包括对一些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仍有超30%癫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再发作。同时癫痫也可伴发于人类的特定时期,如婴幼儿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或颅内术后抑制性神经元丢失或神经传导通路被阻断,兴奋性神经元过度放电得不到抑制性神经元的有效拮抗而引发癫痫。

与其他疾病不同,癫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方式影响大脑的疾病。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还可能伴有意识障碍。因此,癫痫本身是非特异性的,痫性发作是所有类型癫痫的核心症状。对于许多患者而言,日常生活可能因痫性发作而引发负面后果,包括事故风险增加、找工作困难,甚至癫痫猝死,而大多数干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症状。

药物治疗

约70%的患者可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对于耐药的患者而言,癫痫的治疗仍存在挑战。所谓的抗癫痫药物,确切地说应该是抗痫性发作药物,并不会影响癫痫本身,从这种意义上讲,其实抗癫痫药物和止痛药有一定类似之处。

癫痫患者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超过2/3的患者可以被视为易于治疗的患者,而剩下的患者则表现为耐药性,即无论是单一疗法还是联合用药,至少有两种治疗方案都不能让患者完全脱离癫痫发作。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五花八门,但耐药的癫痫患者并未因此而减少。

因此,药物治疗是目前抗癫痫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药物可以控制大部分癫痫,但不能根除。不同抗癫痫药物有着自己的作用特点,合理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和最佳血药浓度不仅有利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耐受性,还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一般来说控制癫痫发作的最小剂量是最佳选择,同时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和特点,还可考虑使用长效缓释或即效的抗癫痫药物。回顾文献,结合诸多药物治疗癫痫的特点和要求,不难看到临床许多药物抗癫痫方案虽经过长时间发展和改良,但是定制合理的个体化抗癫痫方案颇具挑战。

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不同类型的癫痫(如大发作或小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或间断性发作等)、不同人群的癫痫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仅如此,决定癫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还包括开始服药时间、一线药物选择、药物使用周期、药物应用剂量等等,因此癫痫治疗需要制定明确的个体化方案。至于何时开始系统性的抗癫痫治疗对于患者至关重要,总体来说,癫痫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个体忍耐力等都是癫痫治疗需要参考的指标,一旦评估不足,将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患者的身体伤害、家庭负担、社会影响等等。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大发作或药物治疗不佳的局灶性癫痫无疑是条捷径,因为手术切除癫痫灶基本可以控制绝大多数的大发作及解决一些局灶性癫痫的根本问题,但是术后仍需服用抗癫痫药物积极预防或控制一些术后并发症。

癫痫手术的关键点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就是准确定位癫痫灶(即引发身体异常放电的位置),这将直接关系到癫痫治疗的效果;其二就是术前评估癫痫术后是否影响正常脑功能,因为一些重要功能区如躯体运动区、语言区、视听中枢等一旦连同癫痫灶切除将得不偿失,因此术前合理评估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颞叶癫痫手术尽管需慎重权衡,且患者面对较大术后风险,但是较多临床实践表明,选择性的切除杏仁核和海马能有效缓解癫痫症状并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且能减少患者的后期抗癫痫开支,因此该手术对于一些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不失为一个有利策略。为减少一些特发或重要功能区癫痫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有时候不得不采取姑息性手术,如胼胝体切开或胼胝体口开大术能防止局部发作引发全脑癫痫,但将导致患者意识丧失,因此只有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姑息性手术。

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也可用来阻止癫痫向全皮层扩散,特别是癫痫灶位于皮层的重要功能区,目前最新临床手段采取神经导航和皮层脑电图定位,而后通过辐射状切除能有效抑制癫痫发作和保留部分重要功能区。多发灶的分区切除有时在姑息性手术也具有可行性,虽不能消除癫痫发作,但是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还是有很大帮助。尽管许多癫痫手术能清除病灶,有效抑制癫痫发作,缓解患者痛苦,但许多患者还是因为畏惧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放弃癫痫外科治疗。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电刺激直接作用于预定靶位或靶点成为可能,同时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支持电刺激可作为新的抗癫痫手段,目前用于抗癫痫的电刺激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刺激(VNS)、反应神经刺激系统(RNS)和深部电刺激(DBS)。

迷走神经刺激(VNS)

自1997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VNS作为减少12岁以上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发作频率的辅助治疗方法。全世界约有80000多例癫痫患者接受了VNS治疗。VNS除了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外,还能减轻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或发作后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注意力、认知力及行为能力,调节情绪,进而改善生活质量等。

迷走神经刺激术的理论,是在1988年由美国的一位医师JacobZabarra所提出,他认为刺激迷走神经可能改变大脑内的电位,因而阻断甚至预防癫痫之发作,至于为何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产生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目前则尚未有真正的定论,但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迷走神经确实是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术实际的进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经由外科手术将线圈放在左颈部内的迷走神经上,并且将刺激装置埋在胸前,接着在每一次的病患就诊时,医护人员透过仪器来调整刺激装置中的参数与模式,机器就会依照设定好之模式,自动刺激迷走神经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如果病患的癫痫发作是有前兆,当病患在家中或是其它场合感觉有前兆出现时,尚可使用一个内部含有磁铁的小构造,将它在胸前划过,就可以产生额外的刺激,来中断即将发生的癫痫发作、或者减短发作时间、或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

由于右侧迷走神经含有支配心脏的纤维,我们的目的是让电流往脑子里传,心脏还是不要去招惹了吧。所以通常是在左侧做这个小手术。DBS设备同样植入胸部,与VNS类似,但是电极刺激主要是通过颅骨传入深部脑结构,而丘脑前核是其作用的靶点,其抗癫痫的有效性同样与癫痫灶的位置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如γ刀和其他放射性非侵入性手术也正积极研究探索用于抗癫痫治疗。

任何手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在选择手术前我们要清楚:

手术适应证

1. 按照国际标准联合用药1-2年仍不能控制的耐药性癫痫。

2. 外科治疗失败者。

3. 不适合手术切除颅内病灶的难治性癫痫。

手术禁忌证

1. 存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心律不齐、消化性溃疡、妊娠、哮喘、慢性肺疾病、糖尿病以及全身状况不佳。

2. 如果患者有通过病灶切除术等手段控制发作的潜在可能性,不建议首选迷走神经刺激术。

可以看得出来,在药物、病灶切除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三个手段中,它排行老三。前面两个不行的时候,才拿来最后试一把,不要抱太大期望。为什么呢?首先药物副作用小,可以很好的控制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癫痫。是主流治疗,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其次,病灶切除手术在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效果也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