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健康时请多了解癌症,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癌症是否是绝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和经济,尤其是知识。未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健康时就要了解癌症。同时,中国死于癌症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能在预防、筛查和治疗上做得更好。

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人只要一直活着,就会得癌”。就像机器运行一样,身体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这种“运行出错”的几率会越来越大,就像机器有使用年限一样,人的身体也是如此。

癌症是导致过早死亡(即30~69岁死亡)的第一或第二大原因,在另外45个国家中则排名第三或第四。不同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医疗技术和卫生基础设施方面的固有差距密切相关。

症是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的死亡原因,癌症预计将成为21世纪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最主要障碍。全球范围内,癌症所带来的负担正在逐渐加重。 
在人类发展指数较高的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率正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有效预防、及早发现和治疗。相比之下,在转型期国家,包括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在内的许多癌症的死亡率仍在增加或者趋于稳定。

          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概述

注:A为2020年全球癌症估计新发病例;B为2020年全球癌症估计新发死亡病例。


中国癌症流行现况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约占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的23%,癌症死亡病例的30%。此外,全世界约50%的新发肝癌、食管癌、胃癌和1/3以上的肺癌新发病例在中国。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癌症负担不断加重,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经济负担沉重。

中国人口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主要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前十位癌症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6.7%,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最主要的癌症死因,前十位癌症死亡类型约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3.0%。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肺癌死亡率增加了4倍,达到45.87/10万。因此,肺癌已取代胃癌成为我国人口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中国吸烟率在缓慢下降,但肺癌发展趋势的总体逆转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目前增长的肺癌新发病例可能是过去吸烟盛行的结果,当前的禁烟运动对肺癌发生的影响将在未来显现。

在过去20年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城市和农村地区最常见的癌症,目前仍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癌症类型。

在2000年至2015年,这三种癌症类型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一系列癌症防控计划的结果,同时全面预防和控制感染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也起到了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从2003—2005年至2012—2015年,所有癌症合并分析的年龄标准化五年相对生存率显著增加,从0.9%增加到40.5%;大多数癌症类型的年龄标准化五年相对生存率也增加,包括食管癌、胃癌、喉癌、骨癌、子宫颈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这反映了中国癌症治疗质量的总体改善和医疗资源的增长,包括病床和注册医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医疗支出的增加。

致病因素



吸烟和癌症的关系毋庸置疑,喝酒和癌症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喝酒不利于身体健康,一部分人认为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大量饮酒毫无疑问增加癌症的发病机率。

《柳叶刀》杂志在2019年做了一个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荟萃分析,它的结果表明,如果每周的饮酒量大于250克酒精,癌症的死亡率会明显增加。少量饮酒和男性癌症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多数据支持,但是和女性癌症关系则非常密切。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增加,乳腺癌在女性癌症总类里占比很高,因此饮酒导致女性癌症的增加是有数据支持的。酒精与男性肿瘤的关系在结直肠癌方面也有数据支持。

酒精与男性肿瘤的关系在结直肠癌方面也有数据支持。吸烟、饮酒、熬夜以及缺少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增加癌症的发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保持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2012年有一篇著名文章《中国癌症环境因素归因分析》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这篇文章揭示中国人致癌因素里排名第一的因素是感染。

例如乙肝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系,宫颈癌和HPV感染有关系等等。排名第二的因素就是吸烟,大量饮酒也排在前几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排在环境污染前面(如常规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的还有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一点可能超出我们的常规想象。因此,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量对癌症预防是有益处的,一定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预防,强调筛查



200多种肿瘤中不必太关注小概率肿瘤,要关注常见肿瘤。消化道肿瘤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接近一半的癌症死亡是消化道肿瘤引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乳腺癌、肺癌等主要肿瘤。

对于男性来说,除了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还应关注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全球癌症的性别分布
注:A为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估计新发病例数;B为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估计新发病例数;C为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估计新发死亡病例数;D为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估计新发死亡病例数。
对于女性来说,除了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还应主要关注卵巢癌、膀胱癌、宫颈癌等生殖系统肿瘤。

在常见肿瘤里面,还要强调有效筛查手段,不同的肿瘤筛查手段不一样,比如对于肺癌来讲,低剂量CT要比胸片强很多,因为低剂量CT能降低死亡率,而胸片不会,胸片早诊率不够。

以此类推,胃肠道肿瘤以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主要代表的筛查手段以胃肠镜为主。肝癌筛查以肝脏超声为主要代表,加血清学检测,比较常见的是血液甲胎球蛋白。乳腺癌筛查以超声和钼靶检查为主。

饮食防癌是伪科学



茶叶类里能防癌的,绿茶的证据比较多一点,但是绿茶里的茶多酚要达到防癌这个量的时候,可能很多人的胃就受不住了。离开了剂量谈危害或者谈它的有益性都是伪科学,所以一定要考虑剂量。

饮食防癌之所以是伪科学,是因为对癌症有预防性作用的饮食如番薯、红薯、蘑菇、大蒜、绿茶等单纯靠一个品种摄入的剂量很难保证它的抗癌性。

但是,反过来说致癌性的饮食是有证据的。因为致癌性的饮食,量累积起来很好计算。比如长期摄入烧烤类食品对消化道肿瘤绝对有促进作用,这种有风险的致癌食物是要考虑的。

所以在饮食方面,“哪些食物吃多了可以致癌”比“哪些食物吃了可以防癌”更科学一些。关于哪些食物不能多吃,记住小心那些对你有诱惑的食物,只有喜欢吃才有量的积累,才会起作用。

总体来讲,摄入足够量的蔬菜水果是防癌的,而过量的的烧烤类、酒精类、红肉类的食物是致癌的。

癌症防治重点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为了早期发现一般会做防癌体检,防癌体检是指有一定的高危因素,符合高危人群的时候做常见肿瘤的体检。因为年龄是最主要的癌症危险因素,一般50岁以上的人群几个常见肿瘤基本上都要定期做。

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三大常见肿瘤,再加上我们国家比较高发的肝癌、食管癌和胃癌。这六种主要肿瘤的发病率占70%以上,死亡率占80%以上,这六种肿瘤是我们防癌体检必须要做的,检查手段也比较确切。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的推荐

常见癌症重点筛查信息

肺癌筛查:低剂量CT。预防肺癌,推荐高危人群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年龄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肺癌筛查。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肺癌,这种检查的检出率可达到80%以上。

肝癌筛查:甲胎蛋白、超声。 肝癌虽然恶劣,但通过检查也是最容易早期发现的癌种之一,所以,一定重视体检。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可每年做1~2次甲胎蛋白化验和彩超检查。肝癌高发人群(如有乙肝、肝硬化病史等),应每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

乳腺癌筛查:超声、钼靶。普通人群,35周岁以下的女性可主要使用超声检查;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 有高危因素,如乳腺疾病及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进行定期检查,可以三、四个月查一次B超,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钼靶。 

胃癌筛查:胃镜。40岁以上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有慢性胃萎缩、胃炎、胃息肉等的人群、胃癌家族遗传病史的人,都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食管癌筛查:胃镜。 食管癌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筛查,只有胃镜。建议以下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食管癌高发地区(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以及川北、苏北、闽北地区)、有家族史、长期抽烟喝酒、40岁以上的人。

结直肠癌筛查:肠镜。虽然肠癌发病多为五六十岁以上人群,但现在年轻人也不少。大肠癌早期发现90%可以治愈,所以筛查非常必要。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

甲状腺癌筛查:甲状腺功能、超声。 甲状腺疾病高危人群,如甲状腺疾病的家族史、甲状腺肿大、有颈部照射史、或是颈部有不适感的人群,建议做一下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超声,尤其是在怀孕时期,孕妇和产后最好查查甲状腺功能。 

宫颈癌筛查:宫颈涂片筛查。 宫颈癌筛查指南建议:无论有无性生活,未满21岁不用查;年满21岁开始宫颈抹片筛查,阴性者之后每3年筛查一次,直到30岁;30~65岁的女性,可每5年做一次宫颈抹片加HPV病毒筛查(30岁以下者不建议做病毒筛查);65岁以上,如果有连续三次抹片阴性,或连续两次HPV阴性,可终生不再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特异性抗原、直肠指检。  50岁以后的男性,每年应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和直肠指检检查。

划重点:这些肿瘤相关的检查都应该到专业的机构去做。

参考文献

[1]张文静. “我们在健康时就要了解癌症”[N]. 中国科学报,2021-07-29(006).

[2]袁蕙芸,蒋宇飞,谭玉婷,项永兵.全球癌症发病与死亡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J].肿瘤防治研究,2021,48(06):642-646.
[3]孔艳艳.癌症防治重在早发现、早诊断——专访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三早”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J].健康中国观察,2021(05):80-82.
[4]刘宗超,李哲轩,张阳,周彤,张婧莹,游伟程,潘凯枫,李文庆.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1,7(02):1-14.
[5]国家癌症中心权威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流行数据[J].抗癌之窗,2021(01):1.
[6]蔡三军,徐烨,蔡国响,吴炅,柳光宇,顾雅佳,余科达,吴小华,杨慧娟,居杏珠,周彩存,苏春霞,王鲁,毛岸荣,潘奇,朱正纲,张俊,叶定伟,戴波,朱耀,秦晓健,林国文,沈益君,朱一平,嵇庆海,王宇,洪小南,曹军宁,相加庆,严望军,陈勇,倪泉兴,虞先濬,姜小清,程庆保,梁晓华,李军民,糜坚青,刘方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1年版)[J].肿瘤,2021,41(04):296-308.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