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静脉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较低,儿童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报道更少,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为0.67/100 000。

儿童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呕吐,也可表现为脑神经麻痹、偏瘫等,并可伴有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等原发病症状,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影响患儿预后。

当静脉窦形成血栓后,静脉窦压力上升,大大高于蛛网膜下腔压力,造成脑脊液回流受阻,形成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力增高;当静脉系统内压力超过血管承受范围时,加上有毒代谢产物滞留及缺血缺氧,可致血管壁完整性受损,出现脑实质出血而形成血肿,出血部位多位于脑室旁矢状窦脑实质内;由于静脉系统内淤血加上脑组织疏松,故极易出现出血性脑梗死,而非动脉阻塞的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的占位效应可迅速使颅内压上升。脑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三者可合并发生互为因果,后果严重者可致死亡。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静脉窦血栓高的病死率直接相关。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治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抗凝、溶栓和介入治疗。

       国际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不管病人有没有发生颅内出血,不管症状多重,一旦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马上进行稳妥的抗凝治疗,可以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让血栓不再延伸,控制病情进展。

       抗凝治疗也是最好的降颅压的方法,一旦静脉窦血栓缩小了,颅压自然会降下来。因此,抗凝是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的基础。

       其次是溶栓治疗。通过血栓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溶栓药物的使用,溶解静脉窦内的血栓,恢复静脉窦通畅和血流动力学。但是,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窦溶栓治疗时间窗局限于超急性期(发病3 ~ 5天内)。超过这个时间窗的患者,由于血栓开始纤维化,经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不但不能溶解血栓,反而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第三是介入治疗,如果病人通过抗凝治疗不能控制症状,同时错过了溶栓治疗机会,应该尽早做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血栓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碎栓、血栓抽吸和静脉窦成形术等。具体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病人发病的时间长短不同、治疗时机不同,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

        儿童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主要包括:全身支持治疗、纠正脱水和低血容量、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降颅压等,还需要控制其他合并的临床疾病。

       抗凝治疗在成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已经有充分的临床依据支持,而儿童病例抗凝治疗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抗凝治疗的方案在不同中心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大多数中心在年龄偏大的婴儿和儿童在急性期均采用抗凝药,而对新生儿持保守态度,尤其是合并有颅内出血的病例。

       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等。一些学者倾向于使用普通肝素,因为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时,肝素的抗凝效果可通过拮抗剂逆转。

      华法林发挥抗凝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抑制人体内的维生素K,抑制凝血机制。由于人们每天吃的食物不一样,而食物中含有维生素K的量不一样,所以即使每天吃的药量都一样,但抗凝状况是不一样的。

       同时每个人基因不同,对华法林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定期监测凝血状况。

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凝血状况最敏感的指标是凝血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服药后要求INR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到3倍。正常值是1,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2 ~ 3,也就是说比值在2以下抗凝效果不足,超过3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通过每隔3 ~ 5天监测INR值的方式(华发林的药物代谢半衰期为3天),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使抗凝治疗处于一种有效但没有风险的理想状态。

      服药初期必须每3 ~ 5天测一次凝血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果连续几次结果都在标准范围之内,可以改成2周测一次。

       抗凝过程中发生出血不用惊慌,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发生皮肤、牙龈和眼底少量出血,停药观察即可,等待出血控制、吸收,重新谨慎调节药物剂量。如果发生消化道、泌尿道和颅内出血,须尽快采取中和措施。比如使用肝素的患者,可以用鱼精蛋白中和;华法林使用过量的患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1。

        抗凝引起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现象最常见于治病心切的患者及家属身上,在抗凝治疗见效后,为了加快治疗进程,把本该一天服两片的药物改成一天服六片、八片,最后出现问题,很少出现由于过度抗凝导致严重出血的患者。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抗凝期间新发脑出血或出血加重的患者,其出血的原因是疾病的自然过程,与抗凝无关。

       急性期过后,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者华法林治疗3 ~ 6个月。

       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严密监控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抗活化凝血X因子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以防止剂量过大,大多数中心的抗凝治疗均在血栓再通后及时中止。

一般病因不明确或易栓体质的病人,抗凝治疗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抗凝治疗患者,通常每3个月需要来院复诊。观察眼底水肿程度是否减轻、抗凝状况是否一直达标。
如果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人,需要查一下同型半胱氨酸是否正常,眼底正常患者,需要同时做腰穿检查,看颅压是否正常;甚至还需要做脑静脉血管造影(MRV)扫描。如果没有症状、没有眼底水肿,腰穿压力正常,满一年就可以停药了。
研究发现单纯药物治疗的病人中60%~70%残留有反复的头痛,一旦病人感冒、劳累等导致动静脉循环血流动力学不平衡就容易出现头痛、眼胀等症状。劳累了易头痛,心情不好也易头痛,尽管这个人活着,但一辈子都会头痛。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都能恢复静脉窦通畅,不会影响智力。静脉窦血栓是静脉堵塞造成的,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状况不像动脉血栓那么严重,预后比动脉血栓好得多。静脉血栓主要是引起水肿,一旦静脉通畅、水肿吸收,脑功能可以恢复到跟原来一样。虽然有些病人入院的时候症状非常严重,出现昏迷甚至颅内广泛出血,但正规治疗后可以不遗留任何后遗症。

注:文章部分内容参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的相关文章内容。

出诊时间和地点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地点: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东学背街1号

周一上午8:00-12:00(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四楼  420诊室)

周四上午8:00-12:00(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四楼  419诊室)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