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谈说话:辞藻不用太华丽,意思表达清楚了就好。

 书语人间 2022-02-22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十五》

孔子说,说话,意思表达到位就可以了,不必去追求文辞。

前面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胜文则野,如果你的质超过了文,质有余而文不足,那么就跟乡野之人一样,不能服人;

文胜质则史,如果你的文超过了你的质,花样很多,本质修养不足,那么就跟掌文书的史官一样,文采飞扬,但没有自己的东西。


君子文质彬彬,文和质刚好般配。

孔子这番话啊,放到今天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追求不说人话,他觉得,如果说了人话,就暴露了自己是一般人,凸显不出自己的内涵与品味。

所以,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就会极力去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一定要绕弯,越让人捉摸不透越好。


话到底要怎么去说呢?《仪礼·聘礼》里写道,辞无常,孙而说。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

孙而说,通,谦逊,也有人理解为,通顺,还有人解释为通逊,道理都在里面了,说,同言辞顺达,态度谦逊,让人舒服。

史,是史官,史官是以书面语在书写,而不是口语。言多则史,有点像现在人说的不说人话的意思;少则不达,是在说一个人他话说得太少,不足以去把意思给表达清楚。

正确的做法,是辞苟足以达。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刚好把意思表达清楚。



0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卫灵公十五》
,是乐师,掌乐之官;冕,是他的名字。古代乐师多用盲人,因为盲人对音乐最为敏锐,所以这位师冕,其实是一位盲人。

师冕来见孔子,孔子亲自迎接并引导他进屋。

走到台阶边上,孔子对他说:这是台阶,走到席边上,孔子对他说:这里是坐席,等到大家都坐下以后,孔子又和他挨个介绍,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这里

师冕走后,子张问老师孔子:这是同乐师相处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帮助别人的方式。


从孔子他对师冕的接待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他是一个心里随时随地装着别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别人的人。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比如,和对方约好了见面,准时准点出现在对方面前的,那就是心里有装着别人的。反之,一个人他如果不仅迟到,而且还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推脱,那么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太能考虑对方感受的。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生活里很小的细节,却反映出了一个人他内心的修养,我们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去这么做,待人以诚,人缘自然也会越来越好的。


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卫灵公十五》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