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张方子来自宋朝,大家都知道,宋朝以瘦为美,比方说,宋朝有一位女词人叫李清照,颇有才华,写出来的东西朗朗上口,大家都爱看,一时之间广为流传。李清照有个雅号叫李三瘦,三瘦代表了非常有名的三句诗词,其中有两句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听说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人比黄花瘦。还有一句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在宋朝来讲,瘦就是一种美,就连当时的文化啊,思想啊,都在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但是瘦,也要瘦的健康,不能因为过度追求身形的完美,而忽略了健康,得不偿失。
宋朝有一张方子叫实脾散,在《严氏济生方》里有过记载。
这本书的作者叫严用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严用和有一方,在当时来讲曾轰动一时,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旧名扬四海,它就是备受女性欢迎的归脾丸。
假如说要补气血,就找归脾丸,要减肥,就找实脾散。
实脾散:干姜10克、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木瓜10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草果仁10克、大腹子10克、肉桂10克、炙甘草5克
方法: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二十分钟,把汤药倒出来,兑入温水,一次泡15-20分钟,泡到微微汗出即可。
一副药可以煮1-2次,注意是泡脚,不是内服。
一个人体内水湿气很重,看上去就比较臃肿,中医的思路一般是温阳,健脾,从这两个方面来入手。
温阳就是靠我们自身的阳气把水湿气化掉,就像太阳能把地上的水晒干一样。这里主要用到的是干姜,肉桂。虽说都是温阳,但侧重点又有不同,因为阳虚又可以分为脾阳虚,肾阳虚,中医早就把它们两个各自管辖的区域划分好了,干姜去到脾,肉桂去到肾。
说到干姜,不得不提一下生姜。大家都吃过生姜,那辛辣的味道吃一次就牢牢记住了,正是因为生姜性子泼辣,所以中医认为它可以散寒。
生姜去到体内以后,它是呆不住的,像个顽皮的孩子会兴奋地跑来跑去,寒邪藏在哪里,它就追到哪里,它有这样一种“走”的特性。
干姜性子相对沉稳一些,考虑事情也就更全面,它会四处奔走吗?它也会四处奔走,要把潜藏在各处的寒邪赶出去。同时干姜又有一种守的特性,它会留一部分火力在脾胃,脾胃阳气不是很足,就像冬天没有暖气的屋子,阴冷阴冷的,干姜呢可以守在这里,本身的火力又很足,可以把脾胃一点一点暖起来。
然后是肉桂,我们说中医把肉桂划给了肾,这一带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原方用的是附子,附子在过去那可了不得,中医说它能回阳救逆,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中药材屈指可数。附子虽然本事大,但它是一把双刃剑,这里我们用相对稳妥的肉桂来代替附子温肾助阳。
剩下的药材基本上又能分为两组,一组是健脾,一组是祛湿。健脾是为了祛湿,让脾胃自己去把湿气运化掉,祛湿是为了更好地恢复脾胃功能,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白术、白茯苓大家都不陌生,白术侧重于健脾,白茯苓侧重于祛湿,把它们两个放到一起,事半功倍,炙甘草补脾和胃,也比较受脾胃欢迎。
木瓜不是软软糯糯的水果木瓜,水果木瓜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这里的木瓜是药房里卖的土生土长的宣木瓜,这木瓜也是祛湿的良药。
脾胃里面有很多湿气,它会变得很懒,像我们人一到下雨天就想睡觉,需要派人去把脾胃叫醒,什么样的中药材最能叫醒它?自带香味的药材,像草果,平时炖肉的时候放几颗进去,能起到去腥,提香的作用。而在中医看来,香是可以醒脾的。
厚朴、大腹皮、木香主要是行气,气行则湿化,还是在为祛湿服务。
减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辅助,这张方子更适合泡脚,在我们的脚底有错综复杂的经络网,经络是可以吸收药性的,然后输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日久天长,更为稳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