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在广西19:成败杨秀清,他一手擎起起义的大旗,不负众望

 桂临塞上 2022-02-22

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桂平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太平天国人物之杨秀清第八集:“代天父传言”的重要性

前言

一八四八年,广西桂平紫荆山地区的“拜上帝会”在冯云山的苦心经营之下,有了很大发展。并且成为了根据地。也吸收了以紫荆山为中心的周边如象州,武宣,藤县,平南,博白等地的众多穷苦会员加入。这些人都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来的“老兄弟”,是贯穿太平天国起义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拜上帝会”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加上侵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底线(比如公开捣毁甘王庙,社坛等),结果让地主王作新亲自带团练设局逮捕冯云山。冯云山被团练抓住,并以“聚众谋反”之名投入桂平城县衙的监狱;洪秀全赶紧回广东寻求搭救冯云山的办法。

这种情况之下,就给了杨秀清崛起的机会!更是给了太平天国成事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

1

因为在那个时间里,“拜上帝会”成了群龙无首之众。在“拜上帝会”成为一把散沙,被地主阶级的分化打压,濒临溃散的千钧一发之际,杨秀清挺身而出!

他“忽生哑病,两月不能言语”。其实他是在想对策,在“生病不能言语”期间,他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代天父传言”。其实这也是类似桂平紫荆山地区流行“降童”的把戏,只不过杨秀清把他给升了一个版本(用现在的话来说叫2.0)!

当时,地主阶级正是利用“降童”的手段来分化和恐吓“拜上帝会”会众的。杨秀清干脆来一个升级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拜上帝会”也有“天父”和“天兄”啊!

“降童”其实就是古代宗教的神婆神公等这些人利用人们愚昧不开化,采用“借鬼上身”手段进行招摇撞骗,妖言惑众,行骗人钱财之类的一种谋生方式。

一切准备就绪,他在一日会众前来家中聚事时候,“忽然清醒过来”并“严厉肃穆,责人之罪恶,常直指明个人,又宣露人之隐恶。此外又劝人为善及预言未来,又号令兄弟们如何去作。

这些山佬们哪里知道杨秀清心中的弯弯绕?“均觉奇异”,他起身后说的那些话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拜服不已。在《天情道理书》里是这样记载他说的话:

"天父'已差天王降生,为天下方郭(国)真主,救世人之陷溺。世上尚不知敬拜天父,理宜大降瘟疫,病死天下之人,而天父又大发仁慈,不忍凡间人民,尽曹病死,故特差遣东王下凡,代世人赎之’。”

不得不说,杨秀清虽然目不识丁,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他真的善于抓住人心,是个当领导成大事的料。其实当时的“拜上帝会”会众们缺乏的只是可以领导他们的一个主心骨和方向。他的这番操作,让会众们找回了精神寄托和得到安慰,一下就稳定了思想。并且尊称杨秀清为“赎病主”。

2

杨秀清在这次“代天父传言”中,可不是像“降童”那样的迷信活动,而是变成带有宗教色彩的教化活动。他第一次提出了洪秀全是“天下方郭”真主,并且隐晦暗示出“拜上帝会”的最终目标是要打天下的!

可以说,杨秀清的第一次“代天父传言”,是太平天国前期得以成事的关键点。这个事件使得“拜上帝会”组织不但得以保留,并且还更加发展壮大起来了!因为在这个时期,在地主阶级的残酷打压之下,以烧炭工为主的广大穷苦大众的日子更难过了。想想啊,这些都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团练重点关注的对象啊!地主们能给他们有好日子过吗?所以,这些山佬们更加坚信只有加入“拜上帝会”才能有出路。

杨秀清本来在烧炭工中就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个“天父传言”之后,使得他的名望进一步得到提高。“拜上帝会”组织的凝聚力更加紧密了。

也可以说这是巧合吧!历史给了杨秀清机会,而他抓住了!

3

等到洪秀全和冯云山忧心忡忡回到紫荆山来,他们看到的却是“拜上帝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两人能说杨秀清这个“代天父传言”的举动是骗人的吗?那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吗?

所以,洪秀全当机立断,在对“代天父传言”的行为和言论逐个进行审查时,立刻把杨秀清的“代天父传言”和萧朝贵的“代天兄传言”这个双簧二人转(萧朝贵为了配合杨秀清,也进行了“代天兄传言”)表示肯定,“审判为真者”。接着对那些卧底在“拜上帝会”里以传言为名,造谣惑众,旨在破坏革命队伍“引人离道”的人进行甄别和处理,“其言则被为假的,为魔鬼附身而说的”,立刻将这些人“逐出拜上帝会”,维护了组织的纯洁和向心力。

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来洪秀全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他坚定旗帜鲜明地判断“传言”的真伪,树正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真实性,打压“代魔鬼传言”的虚假性,让会众们的思想得到澄清,这不但有效巩固了组织内部的团结,同时很自然地在“拜上帝会”中树立了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威信,提升了他们的名望,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他在群众中的领袖地位,因为他是“天兄”啊!

4

也是在这个时候,冯云山被迫退到了第三把交椅上。他在太平天国中的历史地位,也就定格在了“奠基人”这个角色中。因为从那时候起,杨秀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军政一手抓了。冯云山只是起到一个副手的作用!

而洪秀全也很清楚,他要成事,已经离不开杨秀清了!不扶正杨秀清没办法,因为紫荆山这帮山佬他镇不住啊!作为老友记,一起创业的冯云山,也只有让他靠边站了!

那么冯云山自己服不服?那是一定的。

因为冯云山了解那时候的杨秀清。杨秀清“本为极贫穷的人,”冯云山是经过仔细考察才邀其入会的,“其入会则非常热心及诚恳”,并且“拜上帝后,件件可悉。”这都说明杨秀清是一个没有私心和值得信赖的人。

加上冯云山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帅才,所以,作为一个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不如发挥自己所长?于是冯云山转入到完善《田亩制度》和《天朝历法》的文字性工作上去了。

杨秀清主外,冯云山主内,洪秀全居中,各司其职,这是太平天国前期一个完美的铁三角!

5

所以说,杨秀清的第一次“代天父传言”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准备阶段,是带有关键性转折的事件。它绝不是杨秀清出于心血来潮,更不是出于某种阴谋权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出于革命的需要,这是他对革命事业充满着信心的具体表现。

因为他没有说领导不在了,散伙就散伙了的想法。而是想办法留住这个组织,他要实现他“但愿求得温饱生活,就谢天谢地了”这个质朴的愿望而已!他也知道,单靠他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实现不了的,所以,他打出洪秀全是“真主”的旗号,在洪秀全的旗帜下把广大会众团结起来,充分显露了他杰出的组织才能。

没有他的这个操作,“拜上帝会”十有八九要被迫散伙,而冯云山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只有付诸东流,还有没有后来太平天国的叱咤风光十几年,也是两说了。

6

一个目不识丁,没有一点文化的山佬,却成了太平天国的关键人物!用太平天国的另一位名将的话来说:“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阿威觉得,这是所有对杨秀清评价中最为贴切和经典的一句!

所以,他这个推手,相当厉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