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风俗画的发展

 丘山三也君 2022-02-23

       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井小民生活的题材的出现,是北宋绘画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善画都市生活场景的画家,如燕文贵画过《七夕夜市图》描绘汴梁潘楼一带七月七日夜间市场贸易的繁荣景象,还画过反映海上航行的《船舶渡海图》,还有专长画骆驼的冯清,画船的蔡润等。

        之所以北宋出现大规模的风俗画作品,原因有三:首先,经济上的繁荣促进了风俗画的发展。唐朝末年,军阀混战,农业与小手工业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辛,加之赋敛,民皆不胜其重。而到了宋初,在相对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下,统治阶层在农业政策上,采取了各种措施,缓和了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农业和手工业较快地恢复到了唐代原有的水平,甚至有所超越。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商业、手工业也随之兴旺起来,形成空前的繁荣。其次是宽松的政治氛围,结束了晚唐五代战乱的北宋,统一了中国的汉族政权,创造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也迅速复苏,也为统治阶层收藏绘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同时宋代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重视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然后在文化方面,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宋人逐渐形成了新的哲学方法、新的思想意识。三教合一、市井文化的繁荣,抛开了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与审美情趣的包袱,将传统艺术对自然和人情世故的关注融合到对人们生活的细细品味之中。市井艺术将目光放在了对普通世俗人情的关注上,描绘人情世态、悲欢离合,使那些从来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社会下层人物,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其中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反映城乡生活的画家大都生活在群众之中,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之所以这类作品中也较多地反映市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时尚,把视野从描绘仙佛贵族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大天地,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显示着宋代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代表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是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接《清明上河图》画评(相信你们都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