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印中:聂绀弩诗诠释(11)

 鄂中京山 2022-02-23

NO.41  闻某诗人他调
 
地耕伊尹耕前地,天补女娲补后天。
不荷犁锄到东北,谁知冰雪是山川?
刀头猎色人寒胆,虎口谈兵鬼耸肩。
此后哦诗休近水,宵深处处有龙眠。
 
句 译

北大荒可是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在北大荒耕种的地,只怕是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伊尹之前耕过的地;补天,是补传说中的女娲氏补过以后的天。

如果不是扛着犁锄到东北来垦荒,有谁知道北国的山川,是这样一个冰雪世界?

世上的事有时也很凶险,看见刀口上那猎物的血色,人们都会因之胆寒,如果傻里傻气,在虎口里边高谈阔论如何用兵作战,连鬼都会诧异于你的天真和愚蠢,不以为然地耸肩的。

你这次调动事出有因,要注意,从今以后,你吟诗再不要靠近水边了,要知道,深夜的水里,处处都有在打盹的龙——它们半睡,还半醒着呢,小心被它们听到了。

解 说

这首诗以前的诗题,涉及人的,都如实写姓名。本题隐去姓名而称“某”,是称名有所不便,有所回避。

《北荒草》中多有写北大荒的名句,其中当以本诗首联“地耕”两句最得北大荒神髓。北大荒,北大荒,正是北国的地老天荒之地。这一联句法奇崛,特色鲜明。

颔联的意思是,到东北劳动,虽是流放,但也增长了见识。此语有对“某诗人”的劝慰意,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开朗之心。

颈联当是同“某诗人”谈论当年“反右派斗争”的某些感受,可以感受诗人的心有余悸。   

尾联从“他调”一事,告诫“某诗人”,切切慎言,勿招损害。话语的意思,与《割草赠莫言》有共同之处。
 
NO.42  麦垛
 
麦垛千堆又万堆,长城逶逦复迂回。
散兵线上黄金满,金字塔边赤日辉。
天下人民无冻馁,吾侪手足任胼胝。
明朝不雨当酣战,新到最新脱粒机。

句 译

麦垛堆成千垛万垛,就像长城那样曲折连绵,又环绕回旋。连成一线的麦垛,像散兵线,堆堆黄色的麦垛,像座座金字塔,太阳红色的光辉照在麦垛边上,红光金光交相辉映,壮美极了。

只要全中国人不挨冻受饿,那么我们这些人的手脚,就由它在劳动中磨出老茧吧,我们甘心乐意。

明天要是不下雨,我们还会脱粒大干一场,因为队里新到了最新式的脱粒机,以后,麦垛还会更多呢!

解 说

《麦垛》诗的前二联,如同展开百十里长画幅的巨大油画,形象宏大,色彩鲜明,气魄壮观。堆堆垛垛,点点线线,曲曲折折,逶逦迂回,既是壮美的画,又是壮美的诗。

颈联因景生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同赤日金辉的景象交相映照,动人心魄。这两句诗比之杜甫的“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过之而无不及。流水对的句式,使诗意的表达更酣畅淋漓。

尾联几乎是口语入诗,之所以用大白话,是因为直抒胸臆,无暇修饰语句了。这一联同上一联文白相谐,也是聂诗的特色。
 
NO.43  风车
 
八臂朝天一纺轮,朝挥行雨暮行云。
俯看平地疑流水,仰慕高踪远塞尘。
天际东风春猎猎,磨坊文札雪纷纷。
吉诃德定真神勇,竟敢操戈斗巨人。

句 译

大风车的八支胳膊朝天伸张开去,像一个巨大的纺车的轮子,不管是早上还是夜晚,下雨还是行云,都不停地挥动。

从高处往不停转动的风车下面看,下面的平地也似在转动如同流水,从下面往风车高处看,实在羡慕风车那高入云天的行踪,远离了边塞地方的沙尘。

天边吹来的东风带来浓浓春意,猎猎的风声同风车转动的响声和鸣,风车带动着磨坊里的磨转动起来,面粉像雪一样从磨子上落下,使人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文集《磨坊书简》。

想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吉诃德一定是个神勇人物,他竟然敢于拿着那么一根戈矛,就同风车这个大家伙搏斗。

解 说

北大荒地域开阔,风力巨大(《赠王现泉》有“走石飞沙塞上情”句),因此风车也是北大荒的特色事物。

《风车》诗写风车的形态,又从俯、仰角度加以刻画,更把风车放在“天际东风”的广阔背景中,于是境界全出。

不仅如此,在颈联、尾联,还从眼前展开想象,连及都德的《磨坊书简》和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把这首咏物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磨坊文札雪纷纷”句子精巧,用的是洋典,比之首联的壮观,别是一种情味。
 
NO.44  过刈后向日葵地
 
曾见黄花插满头,孤高傲岸逞风流。
田横五百人何在,曼倩三千牍似留。
赤日中天朝恳挚,秋风落叶立清遒。
齐桓不喜葵花子,肯会诸侯到尔丘。

句 译

在向日葵割倒以前,我曾经看见过一秆一秆顶上长满黄色葵花的情景,那样子孤高傲岸,呈现出风流潇洒的姿态。

现在,向日葵砍倒了,像秦末人田横手下五百壮士死亡似的,向日葵,还在哪里了呢?而似乎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写过的三千片木简的向日葵残秆,还留在那里。

在红太阳中天高照的对候,朵朵葵花朝向太阳,恳切而又诚挚,而在肃杀的秋风吹落叶子以后,仍然站立着的根根葵杆,样子又是那样清挺遒劲。

我想起春秋时的齐桓公,如果他不是喜爱葵花子的话,他怎么会到你们这个“葵丘”之地,去和诸侯会盟呢?

解 说

北大荒多向日葵,这首诗是诗人触景生情,感怀身世而作。全诗以向日葵自况,以向日葵被砍倒前砍倒后的景象、情态相对照(有的是两联间对照,有的是一联内出句同对句对照),从而抒发情怀。

诗题的“刈”,同《锄草》诗的“锄”,《伐木》诗的“伐”,含义相同,都是指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情况。

首联写刈前向日葵的形象。在聂诗中,“黄花”有时指菊花,如“黄花依旧比人肥”(《赠答草·序诗》);在此诗中则是指向日葵。这里写到的向日葵形象繁茂,格调不俗。诗中的花格即人格,是诗人在“反右”这场政治运动前的自画。   

颔联写向日葵刈后的情况,同首联形成强烈对照。此联用了两个古典。出句中的田横事见《史记·田儋列传》。田横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逃往海岛,因不愿向汉称臣,在被刘邦诏赴洛阳途中自杀。留在海岛中的五百部属听到田横自杀的消息,也全部自杀。诗中以田横事作比,突现向日葵被刈的悲剧气氛。诗句用的是龚自珍的《咏史》“田横五百人安在”的原句(聂诗中“安”作“何”),显然也是在“咏史”。此联的对句,事见《史记·滑稽列传》。曼倩是东方朔的字。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性诙谐滑稽,善辞赋。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奏牍是上书皇帝书写奏记的木简)”,常用正道讽谏汉武帝,但不见重用。这一联的意思是,向日葵在刈后,田横及五百壮士壮烈之气没有了,但断牍残简似的残秆中,还残存东方朔式的诙谐。这也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当然,“五百人”也有文化人群体的含义,见尾联。   

颈联的出句写刈前,对句写刈后,一联之中的两句也形成对照。“赤日”句写当年葵花朝向中天赤日的恳挚之情。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在《过刈后向日葵地》这首诗里,诗人也同曹、杜一样,以葵自况。但“恳挚”遭遇的是“秋风”,而至落叶,而至被刈,留下残秆。但虽然是残秆,却依然挺立,清挺遒劲,衷心不改。这样一个形象,很有悲壮的意味。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左传》僖公九年,记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诸侯。诗的尾联用此典故语意双关:葵丘相关多生长葵花的北大荒,会诸侯双关使各处文化人会聚在北大荒。

全联语气是个问句:为什么这些文化人会聚集在北大荒呢?这个问题,就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